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優化水資源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建成后與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聯系,將構成中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布局。南水北調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本身點多、線長、面廣,技術難度大,管理要求高,而且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的方方面面。
為真正把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工程,2004年6月7日至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主辦的“流域綜合管理與南水北調工程”國際研討會將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召開。就南水北調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本報采訪了有關官員和學者。
價格上漲把南水北調工程推到一個兩難困境
作為迄今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已經開始在東線以及中線動工。但是即便是現在,學界仍然沒有完全達成統一的意見。
目前,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大約為28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4,屬缺水國家。而且,中國的水土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有統計數字顯示,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內陸的面積占全國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12%,尤其是華北、京津地區,更是嚴重的水資源短缺。缺水正日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科院地理所的賈紹鳳博士表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氣候的原因降水不足,而且由于用水方式粗放,在經濟規模日益擴大的前提下,水資源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但是如果考慮到氣候的周期性因素,南水北調工程完成后,華北地區可能進入豐水期。另外,通過節水管理,以及水價調控等多方面的手段也可能解決水資源的供需缺口。
而在賈紹鳳看來,南水北調工程中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于供需關系在市場中的體現。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南水北調后水價的上漲成為必然。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基堯今年年初在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報告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情況及下一步安排時表示,考慮到各種因素,初步估算用水戶支付的實際水價約為3.2~4.8元/立方米。
實際上,為了與未來的水價銜接,相關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北京市已經召開了針對水價問題的聽證會。賈紹鳳表示,價格上漲帶來需求下降是經濟學上的普遍規律。而南水北調工程兼具政府公益行為和商業行為兩種性質,如果因為價格上漲而帶來用水需求的下降,將把南水北調工程推到一個兩難的困境。
而水利部有官員曾經私下表示,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最大的擔心來自于,如果途經省份不用水怎么辦。
另外一個南水北調工程的焦點問題來自于資金配套。按照目前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方案,南水北調工程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財政、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基金以及銀行貸款。而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基金由地方和中央財政共同投資,但是具體比例尚未最后確認。
此前已經有觀點對中央和地方的比例分配問題表示了擔憂,目前南水北調工程已經開工的東線和中線上,已經投入的資金幾乎都來自于中央,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而言,積極財政政策正在淡出,如果國債發行規模逐漸縮小,南水北調工程的資金來源頗令人擔憂。
賈紹鳳博士,此前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已經出現過先例,就是中央已經修建好主體工程,但是地方的配套工程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完成,大大影響了水利工程最后效益的發揮。
而且,針對移民等補償問題,我們還沒有實行全成本補償,而且還有900萬移民補償的遺留問題尚未解決,這都將成為考驗南水北調工程最后成效的關鍵因素。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體制創新之舉
--訪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建設與管理司司長李新軍
記者:南水北調工程的管理體系是怎樣的?
李新軍:工程建設階段,為加強對工程建設的管理和協調,國家成立了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作為工程建設的高層次決策機構,其任務是決定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重大方針、政策、措施和其他重大問題。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作為其辦事機構,承擔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的政府職能。工程沿線7個省、直轄市設立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領導機構及辦事機構。南水北調東中線主體工程成立四個項目法人,作為工程建設和運營的責任主體,對主體工程的質量、進度安全、資金使用等負總責。同時還成立了以潘家錚院士為主任,30多位院士、專家參加的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為工程建設管理提供積極的技術支撐。
記者: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期間,政府管理的目標和職責是怎樣的?
李新軍:政府主要是建立協調高效的建設管理組織體系?健全法規制度,強化監督管理,規范建設行為,推動科技創新等方式,實現有效的政府宏觀管理職能,從而實現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各項建設目標任務。
記者:南水北調工程不僅是一個巨大的建設工程,后期的運營管理也很重要,一旦工程進入運營階段,政府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李新軍:政府要制訂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協調調水區和受水區的利益關系、協調各省直轄市間的關系、協調調水與防汛抗旱的關系、監督公司運行、制訂合理水價政策、建立節水型城市和社會、水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
記者:社會上很關心南水北調建設資金的籌措問題,據說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資金籌措比例與規劃階段有所調整,現在的比例如何?
李新軍:南水北調一期主體工程靜態投資1240億元,建設資金來源包括中央預算內撥款、南水北調基金和銀行貸款,投資比例分別是20%、35%和45%。目前,籌資方案中的中央投資比例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南水北調基金由35%減至25%,貸款規模暫維持不變。中央投資比例的調整,主要是為了減輕地方籌集干線工程基金的壓力,以便有更多的空間用于籌集配套工程資金。
南水北調工程:將成為實現水資源統一調控的契機
目前,一個大型的水資源規劃正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編制過程中,這是繼防洪規劃后又一個國家主體規劃工作。中國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李原園告訴記者,現在的水資源既是競爭性資源,又是戰略性資源,這次的規劃不但是大型水利項目的規劃,還要牽扯資源分配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而按照這份規劃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標,到2010年中國要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實際上,水權的界定一直是困擾中國各大江河水利規劃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統計數字顯示,缺水的地方不少是東部沿海的省份,但是,從各大江河的流域來看,這些地方也是江河的下游。
有水利部門的相關人士曾經對記者表示:“下游為什么缺水,就是因為上游把水都抽干了。”這樣的情況在華北地區可能相當明顯。
李原園表示,過去由于對水資源分開管理,部門與部門之間,省與省之間經常出現“打架”的現象。“到2010年我們希望能實現對水資源權屬的統一管理,現在已經以流域為單位組建了七大水利委員會,比如黃河水利委員會、海河水利委員會、長江水利委員會等等。下一步我們還希望能收口到國家統一調控,這樣只要體現出政府對資源的管理,下面市場層面的運作就可以展開,比如政府確認水權后,城市供水的系統誰都可以修建,政府只管制定規則和監管市場的進入及退出。”
而地跨四大流域的南水北調工程無疑將成為實現水資源管理統一調控的一次契機。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