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2年的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實現“存得住,旱時用得上”的目標,使大石山區群眾的飲水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全面解決因干旱需要送水群眾的飲水困難問題,新解決飲水困難人口50萬人以上,其中今年要解決33萬人飲水困難問題。這是記者在6月18日召開的全市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工作匯報會上了解到的。
去年8月以來遭遇的歷史罕見旱災,導致百色市120萬人飲水困難,其中依靠各級政府組織送水的困難人口達37萬人。旱災凸顯出百色市大石山區水利設施建設尤其是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嚴重不足,抗旱能力弱。這次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范圍覆蓋全市12個縣(區),突出解決當地無供水設施或供水設施不達標的村屯群眾飲水困難。大會戰將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水廠擴網工程、自流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引蓄結合工程以及家庭水柜。在水源可靠、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興建集中供水工程,配備必要的凈化消毒設施,盡量供水到戶。管道安裝到房前屋后,入戶水管和水表等由群眾自籌解決。在沒有家庭水柜或家庭水柜容量不足的地區,新建一批家庭水柜,水柜人均用水標準為60至80升/人/天,滿足5至6個月用水需要,即按人均15立方米容量控制。大會戰實施時間為2年,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從2010年4月開始,家庭水柜項目要求7月底完成,其余項目要求9月底完成。大會戰計劃項目共28000多處(個),其中新建家庭水柜27000多個,新建擴網工程50多處,建設自流引水工程590多處,建設提水工程240多處,建設引蓄結合工程190多處。
會議要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各負其責,周密部署,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大會戰建設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
副市長王健就全市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工作作了部署。(記者 許忠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