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消息一位參加了近期發改委水價成本公開座談會的人士稱,國家發改委要推進水價成本公開化改革。地方物價部門持反對意見,理由是水價中有很大比例成本不宜公開,如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行政性收費,被附加在水價中。(6月2日《21世紀經濟報道》)
物價部門素來很內斂,總是不肯將一個公共產品的成本向民眾公開。而自來水這類民生產品,涉及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價格稍有變動,都能引起公眾的密切關注。因此,常常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自來水公司一邊對水價成本諱莫如深,一邊大喊:“再不漲價,我們就要虧本,沒法活了!”民眾則質疑它們掉到錢眼里:“如此不愿意公開成本,是不是本來就沒虧本,現在漲價只是想攫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把成本公布開來,該漲還是該降,大家一看便知。”
按照正常邏輯,確實應該是先將自來水的成本公開,然后在此基礎上舉行一個聽證會,最后達成一個合理的價格。我想,民眾也不是說完全不能接受水價聽證會淪為“聽漲會”,如果成本所迫,確實應該漲價了,民眾肯定也不愿意讓自來水公司垮臺,到頭來兩敗俱傷。換而言之,只有在成本透明的基礎上,人們才可以真正判斷自來水是否應該調價,否則,一切爭論都理不直氣不壯。但很遺憾,縱觀過往的聽證會,最重要、最核心的自來水成本和收益始終處于灰色狀態。如此一來,有關部門將成本死死捂著,民眾又反復目睹一個抄水表的工資都遠遠高過工薪一族,質疑爭論之聲必然更甚。
幸好,時至今日,新聞中那位地方物價部門代表,終于透露了一個關于成本的秘密: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行政性收費,被附加在水價中。這也就是告訴我們,在傳統的水價成本上(包括調水成本、凈化費、污水處理費等),原來還有一個“不合理行政性收費”。
至此,不用再追究成本被緊捂的其他原因,僅此“不合理行政性收費”就足夠讓有關部門將水價成本視為“國家秘密”了。試想,哪個部門愿意沒事找事地向人們公布自己有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呢?
作為公民,我們的聲音自然是:越是不宜公開,越要公開。一個基本的道理也告訴我們,不合理的東西不能一直不合理下去,民眾的利益也不能在捂蓋中一直被不合理地蠶食。
當然,價格成本的公開化,并非無依無據,任憑有關部門自行裁定。早在兩年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就明確規定,定價機關提起定價聽證時,應當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提交定價聽證方案和定價成本監審報告。基于此,相信水務部門在提起定價聽證時,會向物價部門提交定價成本報告——從“不宜公開”,我們相信物價部門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水價的成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九條規定,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都是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因此,如果要聽證,不光自來水公司自己的運營成本要公開,而且那些被附加到水價中的“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行政性收費”也要公開,否則,不僅自來水公司漲價不為公眾接受,政府也會背負通過漲價向民眾轉嫁負擔,以此保證自身不合理的利益訴求的嫌疑。
◇ 本報評論員 鄧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