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曾在《中國水星》網發表了一篇《將“跑馬水表”消滅在萌芽狀態》的“視點”。這幾天,我總在想,由于此類水表度數走快大多是表內水管漏水引起,而這樣的非正常水表(或稱“故障表”)將會直接導致用戶水費的劇增,因而格外能引起媒體和用戶的關注。但這樣的“跑馬水表”擺在自來水營業人員的面前,其實只是“非正常表”的一種情況而已,甚而至于有點司空見慣,不大會引起特別的關注。由此,筆者覺得,從完善和強化表務管理制度出發,我們不妨制定一個《非正常水表處理辦法》,借此健全完善供水營業管理的制度化和精細化。
所謂非正常水表,是指除正常使用年限以外出現各種異常情況,已無法準確計量的“故障表”。非正常表有那些類型,據我所知,有停走、快走、慢走、倒走、表面模糊、表指針失準、表玻璃破碎、表位被埋、表位過深、表位不當、表頭子漏水(包括進水頭子和出水頭子漏水)、表位進入污水(需移位)、表位被擅自移動、無法抄見水表等等,假如請專職抄表員來列舉,恐怕還能說出許多非正常表的類型。
對非正常表如何處理,采用最多的辦法是換一只新的水表,但不是每一種非正常表都可以用換表的辦法得以解決的,比如表內供水設施漏水引起的水表走字飛快,你即使換了水表,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因為你在換表時動了內部水管,就讓本來已經年久失修、傷痕累累的內部水管漏水漏得更加厲害。
水表,作為國家強制鑒定的計量器具,它好比農貿市場里攤主的一臺默默無聞,但卻忠于職守、鐵面無私、公平交易的電子秤,它不僅是用戶信得過的“公正衛士”,也是自來水公司完成年度售水量、衡量經濟效益的唯一依據,更是連接供用水雙方的紐帶和橋梁,它的重要性、完好性和準確性無論對于自來水公司,還是自來水用戶,其意義不同凡響。
由此可見,作為計量用的水表,對它進行一般性的動態管理和重視恐怕已遠遠不夠,制定并推出《非正常水表處理辦法》,對非正常水表有一個相對規范的處理流程應該正是時候。
《非正常水表處理辦法》可以有這樣一些內容:水表戶號、水表裝置地點、水表口徑、水表類型、表況描述、水表上次抄見度數、本次抄見度數、抄表數據輸入方式、非正常原因初步分析、處理等級、處理依據和原則、處理辦法、處理程序、處理結果、處理人、分管領導意見、處理時間等。對非正常水表進行正確處理后可將處理結果錄入電腦,以便日后備查。
我的這個想法可能會被一些營業管理人員認為過于瑣碎,操作有一定難度,沒有必要,但假如我們從提升供水營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從對用戶和企業的高度負責以及創建過得硬的對外服務窗口和文明單位這個角度出發,我想我們可以慢慢實施,并促使其逐步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