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水價每噸漲3毛
由每噸3.7元漲至4元 階梯水價明年試點
水價調整方案
(單位:元/立方米) 原來 調整后
水資源費價格 2.80 2.96
污水處理費價格 0.90 1.04
綜合水價 3.70 4.00
據北京晨報2009年12月22日報道 從今天開始,本市居民用水價格開始上調,由原來的3.70元/立方米調整為4.00元/立方米,每立方米上調0.30元。昨天,市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調整本市居民用水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的通知》,本次水費調整選擇了水價聽證會上八成以上聽證人員贊同的方案,即水價分三年調整,三年后的水價將總共上漲0.90元/立方米。
■水價上調
采納多數代表意見
市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在本市居民水價聽證會上,八成以上的聽證代表贊同分三年調整0.90元/立方米的方案,市發改委采納了這一調價方案。對于各位聽證代表提出的其他有關意見和建議,如階梯水價試點、供水質量保障、專項資金管理、公共行業成本約束等,市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將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落實方案,以確保本次居民水價調整的實施效果。
本市作為水資源緊缺的特大型消費城市,近10年來共有9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水平,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將建專項節約資金
本次上調的水資源費全部用于建立本市水資源節約專項資金,專門用于全市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節水技術和器具的研究推廣、節水工程投入和節水項目獎勵等方面。目前,市水務、財政、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水資源節約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并適時對外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財盡其用。
公用行業可獲補貼
將建立公用行業的綜合補貼機制。自來水等城市公用行業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單靠價格并不能及時、完全地彌補企業成本。本市將建立價格補償、財政補貼、政府投資等綜合投入機制,盡可能減輕成本變化對價格和社會的影響,保證城市公用行業的穩定發展和安全運行。
■階梯水價
部分小區明年試點
市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推行居民階梯水價是促進首都水資源節約利用的有效手段,根據多位聽證會代表提出的階梯水價實施意見,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加快制定居民階梯水價試點方案,并要求自來水企業抓緊做好按月抄表、表計改造等一系列基礎工作,準備在明年年內選擇有條件的居民小區開展階梯水價試點,試點方案和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配套措施
水價成本每年定期公布
城市自來水生產加工企業作為公用事業(2122.590,-96.35,-4.34%)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市有關部門將建立嚴格的成本監督制度,對其經營成本要進行認真審核,不是虧損就要提價,也不是虧損多少就要提價多少,必須剔除不合理的成本增加。同時,每年都要定期進行成本調查,并公開成本,增加企業成本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防止不合理的成本上漲,增加社會負擔。
智能磁卡水表全市推廣
針對廣大市民關心的水質安全和供水服務問題,市政府有關部門將建立嚴格的水質監測檢查體系,確保水質指標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保證居民用水安全。另一方面,推廣使用智能型磁卡式水表,完善網上交費、電話交費、自助機等多種交費方式,方便居民交納水費,改進各項收費服務。
上海等多個城市集體上調水價 外資被疑背后推手
據每日經濟新聞2009年07月31日報道 由于自來水企業運營成本及保護資源等因素考慮,多個地方政府去年已將水價列入漲價目錄。隨著前期居高不下的CPI開始走低,為水價的上漲提供了契機。目前,如何漲、漲多少已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今年以來,上海、南京等全國多個城市集體上調居民水價,引發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和質疑。為何一些城市不約而同地集體漲水價?在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除運營成本的因素以外,外資在水價上漲的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水價上漲到多少才是合理的?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長三角、珠三角為樣本展開了調查。調查顯示,長三角水價上漲勢頭明顯高過珠三角,從近期擬調整價格(包括已處在聽證階段的城市)的數據比較,長三角地區寧波、無錫、揚州、常州4個城市的水價最高,都超過了3元,其中無錫達到了3.2元;而珠三角地區以深圳的水價最高,為2.8元。通過水費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還可以發現,長三角揚州水價最貴,珠三角惠州水價最貴。而從該比值目前情況來看,珠三角地區水價明顯比長三角“便宜”,后續存在一定的漲價預期。
揚州水費占居民收入約1%
在此次全國水價上漲的潮流中,漲價步調最一致的要數長三角地區。繼今年4月1日南京率先上調水價后,上海、無錫、寧波等長三角地區的絕大部分城市都已經上調水價或者正在醞釀水價的上漲,其中,江蘇省一大半城市的水價調整方案已陸續出臺。
記者以長三角10個城市為樣本對近期的漲價情況進行了統計,發現10個城市里面,只有3個城市目前尚未公布上調水價的消息。通過對比 (包括已公布的擬調整方案)發現,寧波、無錫、揚州、常州4個城市擬調整水價都超過了3元;若以水價與2008年的各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揚州的水費相對最貴。記者調查發現,在揚州市建設局發布的2006年統計公報中,揚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189.8升,折合人均年用水69.27噸。即使以目前未漲價的2.57元/噸計算,每年人均水費也達到約178元,超過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據了解,揚州水價調整方案在6月9日聽證完畢,目前已進入審批階段。兩個聽證方案分別是每噸上調0.43元和0.73元,調整后水價分別達到3.00元/噸和3.30元/噸,將分兩年調整到位。增幅分別為16.73%和28.40%。若按照0.43元的調價方案實施,年內揚州將先期調增民用水價0.20元每立方米,2010年再調增0.23元每立方米。
此外,長三角地區尚未調價的城市也有上調水價的規劃。而據中國水網最新統計資料,全國36個主要城市水價與去年同比提高了4.7%。
珠三角用水量大 水價不貴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門等8個珠三角城市水價所做的調查,上述城市中水費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跨度為0.34%~0.63%,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惠州市。
廣東自來水供水價格主要由基本水費和污水處理費兩部分組成,目前均已提價或即將提價,其中廣東地表水水資源費每噸由原來的0.02元上漲至0.12元,這一水資源費是對供水企業收取的,算入自來水公司成本。有物價部門測算,僅此一項將使自來水公司增加約2億元成本。靠企業內部消化不現實的情況下,財政補貼或者提高自來水價格成了解決辦法。
此外有專家測算,目前廣東污水處理的平均成本為1.1元/噸,而收費標準僅為0.8元/噸,這意味著明年廣東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或在現有基礎上再漲0.3元/噸。
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認為,目前珠三角水價上漲是一個大趨勢,當地的水價與全國水平相比并不算貴,但人均用水量卻是北方的2~3倍。不過如何漲、漲多少仍是個不確定因素,“近期上漲的壓力主要來源于排污處理費。”
自來水成本持續增加
對于此次上海水價上漲,上海城投控股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公司的制水成本一直在上升,新建維護水廠、改善水質工藝等都需要運營成本,作為上市公司,肯定要考慮企業的盈利水平。事實上,公司2007年、2008年一直在醞釀自來水漲價,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實施,企業的經營壓力也很大。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金潤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歷史上看每一兩年水價都會進行調節,由于2007、2008年通貨膨脹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所以水價基本沒有上調。今年CPI下降,水價上調出現有利時機,因此年初以來很多城市都開始上調水價。他認為水價調整最好的時機正是經濟即將復蘇,而通脹尚未出現的時期。
金潤認為,一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漲,另一方面還要保障供水企業能有合理的利潤率。現在供水企業合理的凈利潤率約在8%~10%左右,但很多企業都沒有達到這一水平,從統計數據上看虧損面比較大。
據了解,水價的構成主要包括原水成本、運營成本、稅費成本這三大塊,原水成本大概占水價的20%,稅費成本大概占10%,剩下的70%就是運營成本,而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凈水成本、管網的輸配成本、管理成本、收益成本等。
那么,1噸水的供水成本究竟是多少呢?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各個城市基礎設施的情況不一樣,它的成本也不一樣,一般在3元左右,高的有5元左右的,低的也有1元錢左右的。
“并非是漲價不合理,而是水價的定價機制不合理,漲價可能成為供水企業轉嫁不合理成本的借口。”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承認為。而供水成本的公開、透明也一直成為外界所呼吁的焦點。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在最新的一份公開報告中指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管網漏失、水管單位人員超編、成本分攤不合理、折舊提成、盲目建設等原因導致的不合理成本,至今仍未有相應的有效解決辦法。
外資成漲價背后“推手”?
在探究水價上漲原因的時候,由于不少城市的水務領域都有外資的參與。外界認為,自來水價格的上調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此有關,并引發廣泛質疑。
以1997年進入中國的國際水務巨頭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為例,在政策放開之后,便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開始了在全國范圍內的高溢價收購和快速擴張,目前已在中國的20個地區擁有運營項目。2002年,威立雅斥資近20億元,以凈資產3倍溢價收購上海浦東自來水公司50%股權。此外,據公開報道,威立雅出資17.1億元獲得蘭州供水集團45%的股權,收購溢價達到280%,又以9.5億元獲得海口水務集團49%的股權,報價幾乎是其他3家競標者的兩倍……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高溢價收購看中的是今后5年、10年甚至更遠的利益。“外商今天高溢價收購供水資產,明天都要成倍地賺回去。”中國水協會會長李振東曾表示。
對于此輪水價上漲的主要原因,除了成本增長的因素,中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專家徐宗威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之一是城市供水項目在交給民營企業或者社會企業去經營時轉讓價格過高,帶來了漲價的壓力。實際上實行特許經營制度之后,不僅僅是外資,內資同樣也在進入供水等市政公用項目。
公開信息顯示,天津自1997年與威立雅合作起10多年時間里,居民生活用水的價格先后上調了8次,由每噸0.68元提高到3.40元,水價上漲近4倍。昆明市自來水集團2005年底開始與威立雅合作,次年1月就上調水價,至2007年7月再次上調,漲價幅度和頻率都頗為驚人。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華主要外資企業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總能力不到全國10%,尚未形成壟斷,不會對中國的供水安全造成影響。
水價調整宜逐步到位
全國水價上漲并非偶然。早在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成本處處長唐鐵軍曾透露,各地已將水價列入漲價目錄,會擇機推出。2008年下半年起,此前居高不下的CPI開始走低,為水價的上漲提供了契機。不過專家認為,在調整城市供水價格時,宜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小步快跑,分步調整,逐步到位;二要認真履行聽證會制度;三是重視和完善對弱勢群體的水價補貼政策;四要實行超額累進加價,提高階梯式水價的階梯差價。
“長期以來,水價構成不合理和水價偏低,沒有反映出水資源稀缺程度和水環境治理成本,導致目前水資源浪費相當嚴重,水污染也得不到有效治理。”世界銀行環境與市政高級工程師樊明遠稱,應加快推進水價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
金潤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水費只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而一般來說,這一比例要達到2%~3%時人們才有節約用水的意識,因此,從節約用水的角度來說,適當漲價也是合理的。
不過,徐宗威認為,通過提高水價來節約用水的作用是有限的,水費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應該控制在2%以下才比較合理,其他國家大體也保持這樣的水平。
上海上海城投公司有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水價上漲以后,公司的盈利會有一定的增長,但漲價之后帶來的收入最終還是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水的質量。
上海市居民水價調整方案于2009年6月20日執行當日,上海城投發布公告披露,根據測算,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市自來水閔行有限公司因本次水價調整,預計2009年下半年自來水水費收入可增加約700萬元,2010年水費收入可增加約1500萬元。不過,該公司同時在公告中披露,公司為改善水質、保障供應,建設的源江水廠項目將于近期竣工并進入調試通水,這也將導致公司下半年財務費用和固定資產折舊大幅增加。
對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曾表示,有些改革不僅僅是簡單的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改革,涉及產權、價格、資源等多部門協調,以及不同級政府的事權劃分。僅僅靠目前的部門規章難以實現有效保障,因此需要盡快完善相關立法。
洛陽城市水價欲漲超40% 聽證會提供2套漲價方案
據中廣網北京2009年8月1日報道 7月31日上午9時至12時,洛陽市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在洛陽航空城酒店舉行。會議由洛陽市發改委組織召開,包括消費者代表、經營者代表、利益相關方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政府部門代表和專家在內的18名代表,出席了聽證會。聽證代表對洛陽市自來水價格改革調整的方案、利弊以及應否調整、如何調整、調整后如何保證低收入群眾的利益等問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兩套漲價方案,預示漲價勢在必行
近來,我省多座城市都在醞釀自來水漲價。
2009年4月12日,周口市正式下達了自來水調價通知,隨后,駐馬店、信陽、濮陽等地也陸續召開了城市供水價格調整改革聽證會,引起了人們對自來水價格調整事宜的廣泛關注。
在省內多家城市自來水價普遍喊“漲”的背景下,今年3月,洛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向洛陽市發改委遞交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的請求:為了有效解決該集團的嚴重虧損現象,緩解自來水供應與保護水資源、加快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矛盾,申請自來水漲價。洛陽市發改委在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籌備之后,召開了此次城市供水價格改革調整聽證會。
在本次聽證會上,洛陽市發改委提供了兩套漲價方案,預示著漲價勢在必行。
這兩套擬調價方案,依據現行城市的供水價格水平,分別對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包括行政事業、工業、商服)以及特殊行業的用水價格進行了不同幅度的調整。在第一套方案中,居民生活用水由現行的1.2元/立方米,調整為1.8元/立方米,調幅為50%。將行政事業、工業、商業服務統一并為“非居民”,用水價格分別由原來的1.4元/立方米、1.5元/立方米、2.0元/立方米統一調整為2.30元/立方米,調幅分別為64.29%、53.33%和15%。特殊行業用水價格由現行的5.2元/立方米調整為5.6元/立方米,調幅為7.69%。平均基本水價調幅為48.15%,綜合水價調幅為29.58%。
此方案采取一次調整、分步實行的辦法來具體實施。第一階段(省發改委批準執行后1年內):居民生活用水由現行的1.2元/立方米調整為1.6元/立方米,調幅為33.33%。將行政事業、工業、商服統一合并為“非居民”,用水價格調整為2.00元/立方米,調幅分別為42.86%、33.34%和0%。特殊行業用水價格由現行的5.2元/立方米調整為5.4元/立方米,調幅為3.85%。平均基本水價調幅為30.44%,綜合水價調幅為19.22%。第二階段(省發改委批準執行1年后)執行調整方案水價。
第二套方案是:居民生活用水由現行的1.2元/立方米調整為1.7元/立方米,調幅為41.67%。行政事業、工業、商服統一合并為“非居民”,用水價格調整為2.2元/立方米,調幅分別為57.14%、46.67%和10%。特殊行業用水價格由現行的5.2元/立方米調整為5.6元/立方米,調幅為7.69%。平均基本水價調幅為40.94%,綜合水價調幅為25.37%。相較于第一方案,第二個方案的漲幅較低。
會上,洛陽市成本價格監測所專職人員提供了《洛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收費定價成本監審報告》(以下簡稱《監審報告》)。該報告主要介紹了洛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近三年(2006年至2008年)的經營狀況,并分別從原水費、原材料費、動力費以及制造費等方面公布了洛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近三年的費用數據核增、核減情況,為此次價格調整聽證會提供基本依據。報告稱,近三年來供水行業的原材料費、動力費、直接人工費等,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以動力費為例,2008年,因電價上調和用電量的增加,洛陽市水務集團的動力費較2007年上升了11.33%。成本增加了,自來水價格卻一直在原地踏步,洛陽市水務集團因此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聽證會參加人員說看法
針對以上的兩種調價方案和《監審報告》,18名聽證會參加人(1人缺席)各抒己見,總結諸方觀點,可大致分為兩種:一、同意漲價,但應酌情控制漲價幅度,保障低收入群眾的利益;二、反對漲價,認為此次《監審報告》的某些數據并未做到完全透明化,水務集團可能仍存在利潤空間。參加人在發表見解的同時也給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議,其中主要包括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保護力度、加強政府對供水基礎建設的投入、提高供水企業的服務標準等。
洛陽市人大代表、聽證會參加人劉永康明確表示反對任何漲價方案。劉永康認為,通過上調自來水價格并不能從根本上實現節水目的,當務之急還是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的節水環保意識。此外,自來水供應企業本屬政府公益單位,不應像其他企業那樣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政府也應在供水事業的發展上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考慮到洛陽市存在很多下崗工人及低保戶,劉永康還建議實施階梯型水價收費標準,即在一定范圍的用水標準內,仍按現行水價收費,超出規定范圍之后,可按原價的1.5倍或2倍收費,這不但有效抑制了水資源的浪費,也可以照顧到一些低收入群體的利益。
還有一些聽證會參加人員認為,自來水作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種剛性需求,與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供水企業若陷入困境,必將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可考慮適當上調水價。政協委員李萬青說,他在調研中了解到,全國多座城市都對自來水調價,但漲價幅度最多也就是20%以上,像洛陽這樣一下子漲40%以上,勢必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
洛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靜提出,應加大自來水基礎供水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在這一點上,消費者代表和經營者代表達成了共識。消費者代表范國明說:“政府的補貼應該落實到位,不能轉嫁給自來水生產企業。”楊景超說:在新區進行自來水基礎管網建設,地皮錢也要水務集團投入,很不應該,“人民政府就應該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加大投入”。多方代表都提出了建議,希望政府和供水企業將增收的水費,作為城市建設基金,用于鋪設自來水管網、更新設備或安設電表等基礎設施建設。
據聽證會宣布統計結果:本次聽證會17人贊成漲價,1人反對。目前,洛陽市調整供水價格聽證會的最終結論尚未明確,洛陽市發改委將在對各方意見作出認真匯總后宣布結果。
蘭州確定水價每噸上調0.3元 成本構成仍未提及
據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10月23日報道 昨日,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2009年11月起,對蘭州市城市供水價格進行調整,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3元,即由目前的1.45元調整為1.75元。
蘭州的城市供水由蘭州市供水集團和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組建的合資公司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負責。2006年底,蘭州供水集團向社會公開招標轉讓其45%的股權,資產評估價格約4億多元。包括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在內的三家公司參加了競標,最終威立雅以17.1億元的報價獲得了蘭州供水集團45%的股權,期限是30年。而另外兩家參加競標的機構報價分別只有4.5億元和2.8億元。
“招標時,我們都不敢相信這一報價,確認了兩次后,才明確對方不是說錯了。”蘭州供水集團原副總經理李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做過估算,按照現在的水價和供水狀況,30年內威立雅很難收回其投資。”
因此,對于此次水價上調,蘭州市民多懷疑外資公司是推動者。
今年7月,蘭州市曾就水價上調召開聽證會。甘肅省價格主管部門在聽證會上只提出兩種方案以供聽證,一是上漲0.3元/立方米,二是上漲0.4元/立方米,并未提出水價不漲的方案。聽證會上,聽證代表們的質疑集中在水價成本的構成上,但供水企業對于水價構成始終三緘其口,水價成本一團迷霧。
蘭州市建委主任宋智虎在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蘭州市城市供水價格調整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價格政策調整和市場價格變化,增大了供水企業成本支出,“2007年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下發通知,規定對學校用水降價,由原執行經營服務用水價格改為居民生活用水價格,因此造成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政策性虧損;2006年以來,電、燃油、供暖等價格和市場調節的煤炭、藥劑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維護管理費用增加,也加大了企業成本支出。同時,供水企業早期建設形成的供水能力比較超前,而目前供水需求增長較慢,也使單位供水成本居高不下。”
此次發布會,對于供水企業水價成本構成問題,并未提及。
江蘇多個城市水價明年將漲至每噸3元以上
據揚子晚報2009年10月30日報道 連日來,甘肅蘭州水價上調事件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新一輪水價上漲開始影響更多百姓生活。記者了解到,在江蘇,隨著國慶“禁漲令”的解除,各地水價調整再次走進普通百姓的視野。接下來的11月、12月,很可能成為尚未調價的城市出臺水價方案的最好時機。而據目前各地水價調整方案來看,江蘇半數城市在明年底前水價每噸均將突破3元大關。
[政策出臺]
今年上半年起,各地水價紛紛上調,江蘇也不例外。2006年3月江蘇省“十一五”水價改革方案就已出臺,同年下半年南京市在省內率先召開聽證會,確定了2010年底前將水價調整到3.10元的方案。今年4月南京市將自來水價由每噸2.50元上調至2.80元(剩下3毛錢明年再調整)。此后,無錫、鎮江、泰州、徐州、連云港(6.84,-0.20,-2.84%)也對水價進行了上調。剩下7市多數已召開聽證會,定下方案。鹽城、蘇州雖尚未召開聽證會,但亦有調價意向。
無錫鎮江率先“破3”
根據目前各市已出臺、未出臺的“十一五”水價改革方案,江蘇半數城市水價已經或將突破3元。其中,無錫市區已于今年7月將民用水價格由2.57元/噸上調至3.2元/噸,一次性完成了“十一五”調價;同一天,鎮江市也將水價由2.63元/噸上調至3.05元/噸,計劃在明年底前再調整至3.35元/噸。這兩個城市水價率先“破3”。
其余城市中,南京市明年“破3”確定無疑;宿遷市與南京市都采取的是二次調價方案,今年8月從2.57元上調至2.87元,2010年再上調0.25元達到每噸3.12元,具體出臺時間未定。
揚州和常州雖然尚未出臺最終方案,但是根據聽證會情況看,這兩個城市水價也將超過3元:揚州市兩個聽證方案分別是每噸上調0.43元和0.73元,調整后水價分別達到3.00元/噸和3.30元/噸,將在2010年底前調整到位。若按照0.43元的“保守”調價方案實施,年內揚州將先期上調民用水價0.20元,2010年再上調0.23元。常州市則準備將水價由每噸2.57元調整為3.07元,調幅為20%。
蘇州6月底曾表示近期不跟進。不過,目前蘇州市水價調整方案也已經報批至政府部門。當前,蘇州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是2.7元/噸,其中污水處理費每噸1.15元。而根據江蘇省“十一五”期間城市污水處理費調整計劃,到2008年,蘇南地區污水處理費就應當調整到每噸1.30-1.60元,蘇州目前未達到標準。結合蘇南城市的水價調整水平,蘇州水價“破3”的可能性很大。
南通或成江蘇水價“谷底”
目前“十一五”水價調整目標尚位于3元以下的城市都在蘇中蘇北,南通很可能會成為省內水價最低的地級市。南通日前公布了該市市區“十一五”民用水價調整方案,水價每噸總體計劃上調0.50元,該市準備一次調整到位,由2.2元上調到2.7元,上調時間還未確定。連云港也于本月出臺了上調政策,調價分兩步進行,今年10月民用自來水由2.57元/噸調整為2.76元/噸,明年擇機調為2.95元/噸。徐州市水價今年7月進行了第一次調整,調整幅度按“十一五”調價總額的50%進行,由每噸2.47元調整為每噸2.72元,所以徐州水價明年還有0.25元的上調空間。泰州水價是8月調整的,由2.27元/噸調整到2.60元/噸,明年8月再調整至2.99元/噸。淮安市的“十一五”水價改革聽證會是今年5月15日召開的,民用水價擬從2.55元上調至2.95元,方案尚未確定。而據有關方面消息,鹽城市的水價改革初步方案將目標水價擬定在每噸2.9元。
長沙將大幅提高水價 生活用水每噸擬漲0.89元
供水成本上升,環保“3年行動計劃”的費用,隨水計征的垃圾處理費,以及長沙引水工程投資補償,鑒于這幾大因素,長沙市生活用水價格每噸擬上漲0.89元。這是記者從11月4日長沙市物價局召開的水價改革征求意見座談會上獲得的消息,如果聽證通過,就意味著長沙的生活用水價格將從每噸1.88元上漲到2.77元。
數字:每噸1.88元上漲到2.77元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要求,當前水價調整旨在建立有利于促進節約用水、合理配置水資源和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長沙市物價局局長李繼紅表示,物價局將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并向長沙市政府匯報,舉行聽證后,年底出臺調價方案,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我們家只有4個人,每個月用水有20多噸。”家住長沙市新開鋪的李玉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每個月25噸算,現在我家水費是每個月47元,一年是564元,漲價以后,每個月大約69元,一個月得多支出22元,一年下來共831元,等于全年多開支了267元”。
原因:4大因素導致成本提高
從長沙市物價局的水價調整初步方案可以看出,影響此次水價上調的因素有4個:自來水供水成本上升,居民生活用水每噸擬上調0.2元左右;按環保“3年行動計劃”,擬將該費用由現行每噸0.75元提高至0.85元;國家發改委將長沙列為全國垃圾處理收費隨水計征3個試點城市之一,要求今年全面完成試點工作,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垃圾處理費擬暫按現行運營成本的50%隨水計征,居民為0.29元/噸、非居民為0.47元/噸、特種用水為0.31元/噸;長沙引水工程投入運營后,株樹橋原水價格加庫區生態和引水工程投資補償攤到水價中,平均水價需上調0.3元左右/噸。
以上因素,影響到戶水價平均每噸需上調0.89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