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來到山東蒙陰岸堤水庫時,水面碧波萬頃,波光粼粼,美麗的水景盡收眼底。而就在一年前,水庫里還密密麻麻遍布著十余萬只養魚網箱。在山東省蒙陰縣實施“碧水工程”后,昔日渾濁腥臭的湖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岸堤水庫于1959年11月動工興建,位于沂河支流東汶河上,控制流域面積1639.3平方公里,1997年,被臨沂市政府列為臨沂市飲用水源地。
據了解,由于歷史原因,岸堤水庫過去水質污染比較嚴重。來自縣城內的紡織印染、釀酒、建材等工業企業的廢水,對其水質構成了主要的威脅;而隨著縣城人口的快速增長,每年有600多萬噸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岸堤水庫;水庫周邊居民“靠水吃水”,大力發展網箱養魚,最多時網箱數量達到11萬多箱。
當時受到多方污染的岸堤水庫,顯然不能滿足飲用水源地的要求。 “當時水庫里密密麻麻遍布著養魚網箱,來自多方面的污染讓水都變了色。事關市民的飲水安全,我們迅速開展了‘碧水工程’。”蒙陰縣環保部門負責人表示。
山東蒙陰首先狠抓了企業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環保部門督導各重點排污企業投資2000余萬元,對原有污水治理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力促企業穩定達標排放;經過規劃、論證,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順利通過驗收,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5%。與此同時,他們將縣城內的部分污染企業進行搬遷,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并拒批污染項目等,已徹底消除它們對岸堤水庫水質安全的威脅。
為了徹底清理養魚網箱,山東蒙陰采取了縣財政出資、全縣干部職工停發工資的方式,投資4500余萬元,徹底清除養魚網箱11萬余只,徹底清除了水庫內部的污染源。目前,岸堤水庫水質已完全符合市政府規定的飲用水功能區劃標準,飲用水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岸堤水庫于1959年11月動工興建,位于沂河支流東汶河上,控制流域面積1639.3平方公里,1997年,被臨沂市政府列為臨沂市飲用水源地。
據了解,由于歷史原因,岸堤水庫過去水質污染比較嚴重。來自縣城內的紡織印染、釀酒、建材等工業企業的廢水,對其水質構成了主要的威脅;而隨著縣城人口的快速增長,每年有600多萬噸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岸堤水庫;水庫周邊居民“靠水吃水”,大力發展網箱養魚,最多時網箱數量達到11萬多箱。
當時受到多方污染的岸堤水庫,顯然不能滿足飲用水源地的要求。 “當時水庫里密密麻麻遍布著養魚網箱,來自多方面的污染讓水都變了色。事關市民的飲水安全,我們迅速開展了‘碧水工程’。”蒙陰縣環保部門負責人表示。
山東蒙陰首先狠抓了企業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環保部門督導各重點排污企業投資2000余萬元,對原有污水治理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力促企業穩定達標排放;經過規劃、論證,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順利通過驗收,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5%。與此同時,他們將縣城內的部分污染企業進行搬遷,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并拒批污染項目等,已徹底消除它們對岸堤水庫水質安全的威脅。
為了徹底清理養魚網箱,山東蒙陰采取了縣財政出資、全縣干部職工停發工資的方式,投資4500余萬元,徹底清除養魚網箱11萬余只,徹底清除了水庫內部的污染源。目前,岸堤水庫水質已完全符合市政府規定的飲用水功能區劃標準,飲用水水質達標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