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內,居民生活用水擬由每噸2.15元調至2.85元
昨日,成都市物價局公布了“中心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價格調整方案”,決定5月21日舉行“中心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價格調整方案聽證會”,對上調水價方案進行聽證。
特殊政策低保人群用水將享受補貼
水價的上調,勢必會增加城市低收入家庭負擔。為此,成都市物價局將對經民政部門核定、并屬于城區供水企業的低保用水戶,其水費采取先收后返的辦法,由中心城區供排水企業按調價金額的100%、按年度支付給民政部門,再由民政部門統一補貼低保對象。
為進一步提高水價構成的透明度,讓用水戶明白消費,成都擬將現行水價分為資源水價、水利工程水價、供水水價和環境水價,并建立資源水價、水利工程水價上下游價格調整聯動機制。今后國家和省上調整資源水價、水利工程水價時,成都市市供水終端價格按同步同幅調整,不再召開聽證會。
聽證代表應嚴格實行一戶一表制
“為了參加聽證會,我這幾天一直在進行居民用水調查。”作為聽證會代表,成都市錦江區皇經樓一街的唐厚義這幾天一直在對居民用水情況進行調查。在調查中,唐厚義發現有些老居民院落十幾二十戶人共用的是一個水表,最后卻出現了分表用水總量低于總表用量,“這樣多出來的水分攤下來,造成不少用水戶實際用水量價已達到了3元左右一噸。”唐厚義說,這些多出來的用水量,肯定是有人做手腳造成的,多出的用水量抬高了居民實際用水價格。
通過適當調整水價可以對節約用水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自來水廠如果不對老化的水表、不配備完善的水表設施,那么很可能造成實際水價更高。”唐厚義認為,在調整水價前,自來水公司應該完善供水設施,嚴格實行一戶一表等策略,以確保居民合法權益。
聽證名單27人將參加聽證會
本次聽證會共設聽證會參加人27名,其中消費者12名。其中,消費者參人:趙永亮、肖偉、楊紹偉、張源、賴先清、唐厚義、陳錦、馬津川、劉青、趙國勇、吳壽兵、唐小麗;經營者參加人:李偉(成都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張偉成(成都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
相關利益方參加人:李川(成都綠州市容環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孔兵(四川天域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唐德高(成都市美容美發協會);專家學者參加人:蔣南平(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彭遺柱(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副教授)、袁敏(四川匯韜律師事務所,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參加人:黎仁華(人大代表)、鐘鯉(政協委員)、馮建生(市政府法制辦)、劉小彬(市水務局)、謝立(市財政局)、夏紅艷(市國資委)、練紅建(市消費者協會)。
調整方案
兩年調整到位居民用水每噸上調0.70元
根據公布的聽證會方案,居民生活用水終端價格每噸上調0.70元,兩年分步調整到位:2010年6月1日起,自來水每噸由1.35元調為1.70元(含水利工程水價0.21元/噸);2011年1月1日起,自來水每噸由1.70元調為1.95元(含水利工程水價0.21元/噸),污水處理費每噸由0.80元調為0.90元。
特種用水價格分三檔,自2010年6月1日起調整:
洗浴行業用水(指桑拿、浴室、浴足等)終端價格每噸由6.70元調為15.00元,其中:自來水每噸由5.00元調為10.50元(含水利工程水價0.21元/噸),污水處理費每噸由1.70元調為4.50元。
洗車行業用水終端價格每噸由7.50元調為10.00元,其中:自來水每噸由5.50元調為6.60元(含水利工程水價0.21元/噸),污水處理費每噸由2.00元調為3.40元。
其他特種用水(指娛樂業、美容、茶樓、釀酒、飲料業、飲用水制造(含純凈水)、煙草加工等)終端價格每噸由6.70元調為7.50元,其中:自來水每噸由5.00元調為5.70元(含水利工程水價0.21元/噸),污水處理費每噸由1.70元調為1.80元。
成都市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的調整實施時間,擬從2010年6月1日執行,2010年7月1日起抄見表量計算。
記者姚長壽實習生譚珂
上漲收費主要用于四個方面
成都市居民生活用水終端價格擬每噸上調0.7元,兩年分步調整到位。就居民生活用水的成本核算問題,自來水公司有關負責人做出了解答。
現有水價低于成本價
成都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2006-2008年度,公司的供排水成本為3.07元/噸,加上增值稅和公共事業附加費的總成本為3.31元/噸。“而目前居民用水終端價為2.15元/噸,低于供排水成本價,”該負責人表示,現在的水價無法支持供排水業務發展,只能通過一部分政府補貼維持生產及小范圍發展,無力進行更大規模的投入。
近三年來,伴隨成都市的迅速發展,城市供水量以平均每年8%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都江堰水位已經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水資源供應
日益緊張。在自來水供需能力上,2008年供需基本持平,2009年公司的最高日供水量達到了151萬噸,“屬于超負荷挖掘生產潛力”。
按照《方案》調價內容,居民用水到戶價由每噸2.15元調至2.85元。調整后的水價包括原水費、自來水價和污水處理費。自來水公司負責人表示,調價后的水價在西部三省一市省會以上城市中仍處于中下水平。
費用主要投于四方面
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就供水而言,目前面臨四個方面的困難,一是解決水量供應緊張的情況;二是讓中心城區部分仍沒有用上優質的自來水居民用上自來水;三是緩解部分城區供水壓力不平衡的情況;四是滿足國家新的水質標準。
另外,根據國家衛生部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檢測指標由過去的35項增加到106項。公司擬對水廠工藝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并大幅增加水質檢測設備。
記者羅琴
□算賬調價后人均每月多支出2.8元
自來水公司有關人士說,統計數據顯示,普通家庭冬季和夏季的用水量分別為10.6噸/月和12.4噸/月,全年平均11.5噸/月。按成調隊2009年度城區調查戶(三口之家)家庭生活用水月平均11.5噸計算,居民用戶人均月支出水費調價后約為11元,比調價前增長2.8元,“比市區停2小時車的停車費還低,差不多相當于喝兩瓶礦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