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城鎮人均每天用水200升計算,目前南通每季度同比節省的21萬立方米地下水,約可供4000人免費用1年。”根據22日召開全市水政水資源工作會議透露的最新數據,市水利局負責人算了這么一筆賬。“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1年見效,地下水資源費今年預計少收280萬!”
南通瀕江臨海,卻是資源性、水質性缺水城市。過境水利用率不高,沒有大型蓄水工程,旱災多發;位于長江、淮河水系末梢,納污能力差,“眼前有水用不得”,節水需求迫切。而地下水緊缺現狀尤其嚴重,地下水警戒水位30米,南通一度降至47米,部分地區出現沉降、塌方等地質災害。基于上述考量,去年4月,水利部和江蘇省選定南通試點,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探索東南地區科學節水路徑。
運用經濟杠桿,對超計劃用水戶加大水費征收力度首當其沖。按照試點要求,今年初,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對取用地表水、地下水超計劃用水戶實行加價收費,超30%以上部分加收5倍水資源費,超20%、10%、5%部分也相應增加費用。對城市規劃區內取用公共供水的超計劃用水戶,比照執行。
去年6月,市政府還在省內率先出臺零排放企業減免污水處理費政策,使節水由行政推動轉向政策引導。因節水投入大,回收期長,企業往往節水不節錢。市政府減免政策出臺,充分調動了石化、造紙、紡織等行業用水大戶節水積極性。目前雙鶴印染、勤奮制藥等20多家企業正在申報首批零排放。
在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中推廣智能節水控制系統,也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二棉集團、大生集團、惠生重工等企業率先引進,項目實施后給企業帶來經濟、社會效益。大生集團年總用水量近400萬立方米,而浴室月平均用水量6000多立方米,實施智能化控水系統后,浴室目前每天的總用水量僅為改造前的三分之一,每月節水3000立方米,全年節約水、汽費約20萬元。此外,結合企業退城進郊,我市大力實施深井填埋工程,目前寶靈化工、江山農化14口地下水深井填埋結束,全市地下水水位回升至4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