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交匯地帶,北部沙漠占區域面積的一半以上,節水對這個城市來說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全面實施和推進,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日前,記者來到城區部分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點進行了采訪。醫院里的“小工廠”
走進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的節水控制室,轟鳴的機器聲讓人感覺來到了某個工廠。記者看到,污水處理設備一一被隔開,醫院的全部污水都通過這些機器的處理,最后被再次利用。控制室負責人介紹說,醫院每天的用水量特別大,特別是沖廁用水和綠化澆灌,浪費了不少水,2008年醫院投資470萬元建成了這套污水處理系統,現在日處理生活污水320立方米,年處理污水12萬立方米,中水回用7.3萬立方米,年節約水費30萬元,節約城市管網占用費和排污費18萬元。中水回用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污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改善了用水環境,凈化了空氣質量。學校里的“節水經”
市衛生學校是一所擁有幾千人、綠化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大單位,平時的用水量不言而喻。而他們卻有自己的“節水經”。2005年前,學校在未采用節水措施時,每年的用水量達30萬方,還不包括學校35.2畝的近10萬方綠化灌溉用水,水費達到學校經費開支的10%。為了節約經費和用水,學校實驗性地在部分水廁安裝了幾套紅外控制節水器,通過3個月記錄對比,用水量明顯下降,節水效果明顯。后來學校在所有新基建項目上,均安裝節水設施。
記者在該校的浴室、開水房和洗衣房看到,所有的用水輸出管道上都安裝了刷卡取水設備,無論是教職工、學生,還是家屬洗浴、打開水均采用刷卡取水,取卡停止供水,用水以秒流量計費,因“用水計費到人”,促成了師生自覺節水。學校考慮到大量的洗澡、洗衣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嚴重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建成了中水回用系統,將污水回收,經過沉淀、過濾、消毒等環節,使其轉化為標準的中水,再將處理后的中水打入儲水箱,用于沖廁、綠化灌溉和操場澆灑。在校園綠化灌溉上,學校更有著自己的招數。學校負責人介紹說,校園現有草坪、樹木、花圃等綠化面積35.2畝,為了解決學校綠化灌溉,投資埋置了531米滴灌管道,對成行成列的樹木采用滴灌方式進行定時定量灌溉,對于零星分布的樹木和花草,采用個別灌溉,對草坪采用噴灌,做到了循環用水和再次節水。節約出來的水效益
青啤武威公司是一家生產啤酒、麥芽、飲料為一體的外商投資企業,也是我市綜合性釀酒支柱企業。啤酒生產用水量較大,節水是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一個有效途徑。為此,公司大力推廣節水新工藝、新技術,制定并完善了用水考核制度,落實節能減排目標,經過多年的努力,使啤酒生產用水單耗由過去的12立方米降至目前的7立方米,年節水達30萬立方米左右。
在青啤公司記者看到,各項用水管理制度得到了一一完善和細化。其中一項制度是將各種消耗指標量化分解,并將工作目標納入車間考核內容,直接與車間負責人工資掛鉤,以求最大限度地實現水資源效益最大化。公司負責人介紹說,2000年投入670萬元引進國內先進的SBR法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處理進行了改造。2007年,公司又投資60萬元,完成了對包裝、預洗瓶車間和附近168戶居民生活污水的回收,使所有污水在排入市政管網以前,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并實現了達標排放,公司將處理達標的中水部分回用于沖廁、綠化、瓶子場地面噴灑等。目前,企業水的重復使用率已達到40%左右,還做到了對“三廢”的達標排放,真正實現節水、增效、環保的“三贏”局面。爭做生命之源的呵護者
節水減排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基礎,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軍營也不例外。近年來,駐武某部隊積極貫徹落實關于節水、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強化官兵節水思想觀念,完善營區節水基礎設施和管理制度,利用中水綠化美化營區環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5年,該部隊成立了節水管理領導小組,籌集資金350萬元建起了營區污水處理站,建設了中水回用配套工程,將處理后的中水用于營區綠化、沖廁所、澆灌營院花草樹木及田塊、清潔拖地、清洗車輛等。記者看到,在官兵浴室和洗漱間安裝了智能電控節水設備,每個用水單位安裝了計量水表,實行計量收費。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節水技術應用,營區內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達到了95%以上,中水回用率達到了100%,綠化全部用中水進行微噴灌溉。污水處理站投入運行后,每月節水量達5000多立方米,年少提地下水6萬多立方米,每年節約水費支出12萬元,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連隊中形成了人人爭做生命之源呵護者的良好氛圍。(記者 楊鵬元 見習記者 馬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