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陳儒、曹鴻飛、楊鐵良)繼去年投資2136萬元完成32個村飲水安全工程后,初春時節,遷安市投資2000萬元、惠及20個村2.6萬人口的2010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又拉開了序幕。遷安市堅持涵養與開發并重,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果,僅2009年,全市就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完成工業節水項目43項,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低到49.59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84.3%;完成農業用水工程800多處,全市節水灌溉面積達到有效灌溉面積的72%。
有效利用地表水。為涵養水源,自2003年起,遷安投資28億元,先后實施了灤河遷安段生態防洪和三里河生態走廊兩大水利工程,地下水的補給每年增加6000萬至8000萬立方米,城區方圓30公里范圍內地下水水位回升2至4米。在西北部、北部丘陵地帶,累計修建集雨水窖11525個,增加蓄水容積48.5萬立方米,解決了20余萬畝山場、農田用水,“儲水”工程為市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保障。農業節水有序展開。遷安大規模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目前已有192個村實現了農民生活用水自來水化,全部安裝了智能卡水表,既保證了農民飲水安全,又提高了自身節水意識。投資292.6萬元,累計發展管灌、大棚滴灌等節水灌溉面積12896畝,節水灌溉面積達45萬畝,年可節水1000多萬立方米。
工業節水大步推進。推廣應用“取用水雙控、廢污水回用”管理模式,2009年,遷安又在松汀鋼鐵有限公司、首鋼礦業公司等鋼鐵企業實施節水改造工程,累計投資4700余萬元,年可節水1200萬立方米。全面普及生活節水,建設節水型生活示范社區。安裝IC卡水表3000塊,居民戶表配置率、完好率達到98%;積極推廣節水型水龍頭、淋浴器及坐便器等,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82%;居民用水設施漏水率小于2%;公共用水及環境用水全部裝表并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方式。目前,該市正積極普及用水卡制度,逐步實現先付費后用水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公眾自覺節水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