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深圳特區外有望解決供水中間層和亂收費的問題,供水企業統一管理實現抄表到戶。10月9日來自深圳市水務局消息稱,市政府將出臺意見加快特區外管網建設,按計劃深圳市將在三年內計劃投入12億元用于特區外供水管網的改造,進一步提高寶安、龍崗和光明新區的供水服務水平。
記者10月9日獲悉,深圳市水務局起草的《關于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供水管網建設投資和維護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經市政府審定后正式通過,已于近日印發。該《意見》主要是對特區外的寶安、龍崗以及光明新區的供水管網建設提出要求,解決特區外供水管網投入不足、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并明確供水管網建設投資及管網維護方式。
按照計劃,到2012年底前,要完成包括基層股份在內所有的供水“中間層”管網的改造,實現抄表到戶。同時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10%以下,管網水質達到國家水質標準要求。而對于供水管網的建設也進行了明晰的分責,比如水庫上游部分源水管網由市政府投資,水庫至水廠源水管網由區政府投資,水廠至用戶的供水水管網由供水企業負責。此外,還對基層股份公司管理范圍內的管網改造資金來源等進行了規定。
在改造管網的同時,深圳計劃用三年時間,徹底取消多層建筑住宅供水“中間層”。將供水“中間層”(包括基層股份公司)管理的多層住宅小區的供水管網無償移交給供水企業維護管理,由供水企業對最終用戶實行抄表到戶。同時,要完成對現有原村小水廠的關停并轉工作。
有關供水“中間層”和亂收費的問題,此前也一直引起深圳市人大代表的關注。在今年召開的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有市人大代表在提交的《關于加強寶安、龍崗和光明新區供水管網建設和管理的建議》中稱,隨著寶安、龍崗和光明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作為市政基礎設施的城市供水在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凸顯起來,一是供水管網建設滯后,枝狀管網較多。二是供水管網管徑偏小,管道質量較差。三是存在大量供水“中間層”,尤其是股份公司管理的供水管網問題突出。
近日,深圳市水務局在給市人大代表相關建議的回復中稱,深圳市將在三年內計劃投入12億元用于特區外供水管網的改造,同時要求在對原農村股份公司范圍內的供水管網改造后,由供水企業統一管理。這次市政府審定后正式通過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市、區兩級政府及供水企業對管網建設和改造的責任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