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旦下雨,家住南寧市東葛古城路口的林小姐就不敢穿長褲,因為樓下“逢雨必淹”,做好趟水的準備成了家常便飯。而現在,就算臺風帶來較大的雨水,林小姐也不再擔心門前的道路產生積水。實際上,再過兩年,南寧市不但不會出現下水道管網積水的情況,而其污水處理的能力也會進一步提高。10月6日,記者從南寧建寧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目前南寧市正在抓緊籌建10個新的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預計大部分項目將在2010年前建成使用。
已投入19億元建成一系列污水處理工程
朝陽溝和竹排沖等內河的污水曾讓不少老南寧心中充滿隱痛,而從1994年南寧市政府組建成立南寧市埌東污水處理廠籌建處開始至今,至今共投入19億元建成了埌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埌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江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并建成完成了埌東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工程、朝陽溪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這些工程的投入運行,使南寧市的日處理污水能力提高到44萬噸/天,對于南寧市日產生活污水54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邁入全國先進城市行列。
將繼續投入18.75億新建污水處理工程
據悉,在未來的兩年內,南寧還將新建10個污水處理工程項目,覆蓋南寧市所有片區。在工程投產運行后,將可完全處理南寧市的污水。其中,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包括今年年底即將動工的南寧市江南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埌東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三塘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和正在進行選址的五象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南寧污泥處置場一期工程;污水管網建設方面,包括江北片區、東溝嶺片區、柳沙片區污水管網工程,沙井大道、壯錦大道污水管網和沙井污水泵站。
在這些工程建設中,南寧將通過與中科院的緊密合作,對污泥進行循環再利用。由于堆肥后的泥沙可作為有機肥料,用于種桑樹、花草等循環利用,因此,這一技術不但可解決污泥問題,還將再生可利用資源,服務于民,同時優化南寧市的空氣質量。而在污水管網的建設方面,除了將緊緊跟隨道路建設,還將實現“道路鋪到哪里,污水管就到哪里”,南寧建寧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譚良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到,在未來兩年里,對舊城區的管網也會進行大規模改造,建設污水截流管,實現雨污分流。所有的污水設施將投入18.75億進行建設,預計在2010年左右大部分都將建成并投入使用。屆時,南寧的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100%,同時促進南寧市的節能減排效率。而邕江、南湖兩岸也將不再出現排污口,確保上游進入邕江的水質達到2級水源的標準,極大改善南寧市的水環境,讓過去曾經的“碧水藍天”重現在市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