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浙江省舟山市發改委發布的《舟山市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發展規劃》,至2010年,舟山市海水淡化項目建設規模約達到15萬噸/日,按開工率80%計,每年可新增淡水資源4380萬噸,占全市總需水量的15.7%左右;到2020年,海水淡化項目建設規模約達到20萬噸/日,按開工率90%計,每年可新增淡水資源6570萬噸。
1億多立方米缺口
據了解,目前舟山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600立方米,是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國的四分之一。根據《浙江省舟山市城鎮供水水源規劃》所進行的水量供需平衡分析顯示,在75%保證率下,目前全市年總供水量為1.54億立方米。預測到2010年,在75%保證率下,全市合計缺水1.06億立方米,其中舟山本島缺水3989萬立方米;到2020年,在75%保證率下,全市合計缺水1.64億立方米,其中舟山本島缺水8083萬立方米。
舟山市發改委農經處處長賀志剛告訴記者:“海水利用是解決舟山市特別是部分住人小島水資源短缺的現實選擇。”截至今年6月,全市海水淡化項目已建成7個,生產能力已達20200噸/日。他說:“嵊泗的海水淡化已經占到供水量的60%至70%,已不僅僅是自然水源的補充,而是成為了主導力量。”
多方面推進海水利用
按照《舟山市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發展規劃》,舟山市今后將從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濃縮海水綜合利用等方面大力推進對海水的利用。
目前,舟山市海水淡化除已經營運的項目,還有在建項目6個,建設規模為30650噸/日;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1個,建設規模為50000噸/日,預計今后能基本滿足全市特枯年份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
“海水是取之不盡的水資源,舟山群島四面環海,但海水直接利用技術仍少有應用。”賀志剛說,目前全市每年淡水實際用量為1.5億噸,而海水利用只有300萬噸。根據《規劃》,舟山市今后將加大力度,從優化資源配置、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引導并建立直接利用海水的機制。逐步推廣用海水代替淡水作為沖廁用水、景觀用水、冷卻用水和其他用水。規劃在臨城新區選擇2~3個居民小區,普陀區、岱山縣、嵊泗縣各選擇1~2個居民小區,作為海水直接利用的示范小區。
賀志剛說:“舟山市到2010年,將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和運營體系,讓舟山成為全省、全國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到2020年,通過海水淡化項目的建設和海水的綜合利用,全面解決全市水資源緊缺的問題,達到供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多項政策保障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是一項新興的產業,要使其穩步發展好,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有利的政策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將給予政策扶持。”賀志剛說。
根據《規劃》,舟山市今后將把海水淡化和利用與舟山市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結合起來,逐步實現海水對淡水資源的有效替代,使海水利用成為改變和優化舟山市水資源結構的有效途徑;加快研究制定包括財政、價格、投資、土地、用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導和推動海水淡化的發展;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在舟山投資海水淡化產業;廣泛宣傳海水淡化和利用對解決舟山市淡水資源緊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海水利用的必要性、緊迫性家喻戶曉,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