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珠海1月22日消息 昨日,珠海市新一輪農村水改工程動工儀式在斗門荔山村舉行,記者從負責建設的市水務集團獲悉,此次工程共投入資金1.8億元,直接受益家庭67000戶,預計在明年底完成。屆時全市農村可全部用上潔凈衛生的自來水,珠海將在國內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霍榮蔭出席了動工儀式。
新一輪水改將徹底“掃尾”
"新一輪水改嚴格說是掃尾工程。”市水務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2001年6月,珠海市啟動了農村水改工程,到2002年底,斗門121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目標,供水管網通到了每條村口。2005年9月,第二階段水改工程“戶戶通”啟動,三年間對88個自然村、6個工業區及部分市政管道進行了建設和改造,抄表到戶450000余戶,供水主干管已基本覆蓋整個西部地區。農村居民與市區居民的水價一致,實現了同城同價。隨后由于資金等種種原因,水改工程陷入停滯。
據了解,目前沒有進行水改的村由于村內管網老化、銹蝕嚴重,普遍存在漏水、水壓不足等問題。個別村在分攤水損后,水價達到2-3元/噸,比城區高出不少,水質也無法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積極呼吁,新一輪農村水改工程最終于昨日啟動。
據了解,新一輪農村水改工程涉及67個村,其中斗門區48個村、金灣區8個村、高新區4個村、高欄港區7個村,由市、區政府和珠海水務集團按比例共同出資建設。工程明年底完成后,全市農村可全部用上潔凈衛生的自來水。
“水改?當然好啦!”
此次率先動工水改的荔山村位于斗門區乾務鎮西部,村內常住人口近9000人。昨天的水改開工儀式吸引了眾多村民圍觀。
在新一輪農村水改工程示意圖前,75歲的黃伯看得目不轉睛。“水改?當然好啦!”黃伯領著記者來到家中,擰開水龍頭,流出的自來水顏色渾濁。“這水不能喝啊。”黃伯說,原因就是村內管網已用了十幾年,鐵管銹得厲害。他指著幾個裝滿水的塑料桶,“現在只能用桶去裝山塘水回來喝,村里人都是這樣。不只是水質差,管網漏水也是個大問題。假設水表顯示我用了10噸水,其實有5噸水是漏掉了,但水費還要照交。”
走在荔山村里,隨處可見銹蝕的水管,部分管道被村里換上了塑料管,但修修補補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由于近年村民普遍蓋起了樓房,水壓不足嚴重影響了村民日常生活。
據了解,荔山村水改工程,將對村內所有供水管網進行重新鋪設。
未水改村用水調查管網陳舊滲漏嚴重供水不足
家中常停水村里要貼錢
本報訊 記者楊康報道: “有時我還在洗澡呢,就突然沒水了,事先也沒有通知。”昨天下午,在毗鄰新青工業園、尚未實施水改的井岸鎮五福村,村民林女士告訴記者,由于村里自來水管網經常出現故障,給村民們日常用水帶來了諸多不便。有的村民甚至自己鋪設水管,將遠在數千米之外的山塘水引到家中。
人口增加 供水難滿足需求
“管網太舊了,很多地方都漏水,還經常出毛病。”該村一名村干部解釋說,村里的水道管網已經使用了20多年,之前一直使用從附近的新堂村引入的山塘水,供水也是時斷時續。前幾年西區供水管網鋪設到村邊后,村里才將水管接入管網,用上了自來水。但由于管網使用時間過長,淤塞腐蝕嚴重,經常漏水,導致水壓低,供水量不足。再加上近年來村里外來人口的增加,現有管網的供水能力更難滿足需求,更加劇了用水矛盾。
五福村的用水難題并非個例。
記者昨日在尚未水改的新堂、南潮、東風等多個村了解到,管網陳舊,滲漏嚴重,供水不足等問題在這些村普遍存在。新堂村村民盧先生告訴記者,目前村里絕大多數居民使用的仍是經過簡單凈化的山塘水,但水價比自來水還高,每噸2.8元,且水質較差,“漂白粉的味道很濃。”
管網漏水 村里每月貼上萬塊
除了影響村民生活,管網陳舊還增加了村集體的負擔。在與五福臨近的東風村,村干部李汝生告訴記者,由于尚未實現抄表到戶,單戶村民的水費仍由村里收取,然后再交到供水公司。而由于管網漏水,導致“小表不轉,大表轉”,村里不得不出錢補上漏水造成的差價,“每個月都要補幾千塊,多的時候有上萬塊。”
“我們希望能盡快水改,盡快抄表到戶,這樣不僅村民方便了,村集體的負擔也減輕了。”李汝生說。
據了解,根據昨日啟動的西部農村水改工程計劃,新堂、南潮、東風等村已納入第一批水改計劃,五福村也被納入第二批水改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