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1999年8月26日正式組建掛牌時開始,便開始了機制和體制的徹底變革,由過去計劃經濟靠政府補貼向市場經濟自負盈虧轉變。改革給首都供水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市自來水集團提出了“確保首都供水,爭創服務一流”的口號,遵循“水質是靈魂”經營理念,把水質優良視為供水企業的立命之本,并用這一理念指導著企業的經營行為,在城市的供水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力量,不斷提高對外信息化服務水平,在讓市民喝上放心水的同時,享受到更高標準的服務,體現首善之區利民便民之本。
“查表不出戶,繳費不出門”
過去,每家每戶用水交費由住戶輪流查表收費,不少居民對此頗有微詞。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北京自來水集團從2000年8月開始,至2001年6月,全市實現了130萬戶樓房居民的“查表入戶”工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現代人對居住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查表入戶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入戶擾民、不安全問題等,而且人工查表難免出現“錯抄、漏抄、少抄、估抄”的情況。
2003年,市自來水集團開始使用有線遠傳水表、無線遠傳水表、電力載波遠傳水表和IC卡水表取代傳統水表,用高科技手段取代傳統的查表方式,逐步實現 “查表不入戶”。到2004年底,全年已安裝IC卡水表5萬余支,遠傳水表2萬余支。
為了方便居民交水費,2003年,市自來水集團相繼與9家金融機構簽訂委托代收水費協議,至此,北京共有11家銀行、1家企業(北京郵政局)的2664個網點代收水費,極大的方便了用戶。如在2004年2月,市自來水集團與光大銀行在三里河一區小區實現了POS機自助繳水費,500戶居民不用到銀行因交水費而排長隊。此外,市自來水集團還將完成營銷繳費賬務處理系統升級改造,與銀行搭建信息平臺,通過網上劃撥、電話交費,逐步實現用戶“交費不出門”。目前,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縉陽水業公司(延慶)已經率先實現了居民“繳水費不出門”。
供水服務一線通
為了不斷提高首都供水服務水平,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2002年9月28日,在原報修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北京自來水集團正式組建成立了為“供水服務熱線”。其職能由過去單一報修搶修業務拓展為自來水報修、搶修調度指揮中心、供水業務咨詢中心、用戶投訴中心和用戶舉報中心,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對各維修所、閘門班進行遠程管理、時限控制和動態追蹤,為社會提供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供水服務,成為自來水集團與廣大用戶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只要撥通“66189955”供水服務熱線電話,用戶所反映自來水供水方面的問題,在這都能得到滿意的答復。據了解,供水服務熱線成立之初的兩年多時間里,供水服務熱線共接到各種信息28萬多條,其中報修8萬多條、咨詢17萬多條、投訴4000余條、舉報800多條、其它信息2萬多條,所接到的信息超過了過去三年的一倍;報修搶修、用戶咨詢、投訴和舉報信息處理及時率達到100%,實現了北京自來水集團“有呼必應,有難必幫”的社會承諾。
為了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報漏和舉報違章用水行為,自來水集團還設立了供水服務熱線百萬元獎勵專項基金,對提供管網漏水信息、私自改變用水性質、轉供水、竊水信息經核實屬實的第一人,予以一定比例的獎勵。到目前為止已有1900多人得到了獎勵,獎勵金額達到10多萬元。如一市民舉報某單位竊水,經查屬實,追繳水費50多萬元,該居民獲獎11449元;一市民舉報某工地偷水,獲獎金1840元……通過廣大市民舉報,兩年即為集團挽回經濟損失約120多萬元。
“電子眼”監控供水管網運行
供水管網是城市供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將自來水從水廠輸送到千家萬戶的重任,被人們譽為“城市的生命線”,確保供水管網的安全運行是城市安全供水的前提條件。
北京城市供水管線隨著城市的建設迅速向遠近郊區延伸,特別是1999年以來,北京供水管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供水管線平均每年增長280多公里,9年新增供水管線2000多公里,相當于改革開放前二十年增長的總和。市區供水范圍也發展到五環以外,涵蓋近郊區縣近千平方公里的范圍。面對如此龐大而復雜的地下供水管網,北京自來水集團堅持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不斷提升供水管網管理水平。2006年4月,集團首次引進了“帕瑪勞管網漏失監測系統”。 據了解,2008奧運會期間,Permalog帕瑪勞“地下電子眼”漏水噪聲巡視系統對奧運場館區域內供水管網進行了系統監測,并協同中國獨家供應商——奧華世紀(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在奧運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制定了24小時應急保障聯動預案,為維護奧運會供水安全作出了貢獻。到2008年7月,已在城市核心區、涉奧場所,以及二環、三環、四環重要橋區及干線上安裝了3000多個“電子眼”。同時在供水搶修中廣泛應用GIS地理信息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等先進設備,使首都供水管網的運行更加安全。
管網搶修用上GPS
查找漏點是否快速準確,是減少管網漏水損失的重要因素。1988年,北京自來水集團開始著手研制“城市自來水配水管網管理系統”;1991年,此套系統通過北京市科委的技術鑒定,并正式投入運行;1995年,管網的基礎數據全部輸入微機。這套系統的應用,使繪制管線圖、統計各種數據由過去的人工變為微機管理,其工效分別提高8倍和200倍以上,并能代替人工制訂事故關閘方案,使關閘更加及時,每年減少漏水損失達68萬立方米。
2004年,北京自來水集團在“城市自來水配水管網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對此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研制開發出“城市給水管網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即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它的研制成功,實現供水管網信息資料與其它系統資源共享。同時,為配合此系統,還建立一套GPS衛星測量和定位系統,為快速進行閘門定位,查找被掩埋或無明顯參照物的管網設備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快速及時搶修贏得寶貴時間。
“清泉悠悠鑒古今”,首都供水事業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如今,北京自來水集團在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撐下打造世界一流水廠、高科技的管網管理、優質的供水服務,在給京城人民送去優質、清純自來水的同時,也為北京城市建設帶來新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