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星消息(信息員 潘云飛) 為了貫徹國家新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落實國家認監委對通過計量認證的實驗室按照新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完成轉版評審的精神,加快建立廣東省內各主要流域原水監測與預警體系,進一步推動廣東省城市供水水質監測和管理工作,由廣東省城鎮供水協會(以下簡稱:廣東水協)主辦、廣東水協技術咨詢部協辦的“廣東省城市供水企業水質工作會議”于2月29日在從化市召開。
廣東水協秘書處、技術部、節能節水部有關領導、41個供水企業水質工作技術人員和部分生產廠家共137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各供水企業代表就“學習執行新水質標準、轉版評審、流域原水監測和預警”等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熱烈的討論。
重視水質管理造福人民群眾
會議由廣東水協技術咨詢部主任、佛山水業集團副總經理曹國棟主持。廣東水協秘書處主任李平安在會上發表了講話,他首先代表廣東水協感謝各供水企業代表對廣東水協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并介紹了廣東水協近期的工作情況,更對廣東省內各供水企業目前的工作提出了意見。他指出,供水生產技術管理、工藝流程、生產設備都需要向前邁進一大步,否則貫徹國家新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工作要達到預期目標是很困難的。在水質監測方面,各檢測機構、各供水企業需要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并且要多多思考,才能把工作做好。另外,要加強流域水質預警系統的建設、完善,這是提升流域自身保護能力的措施之一,廣東水協以及各供水企業應繼續堅定不移地將其完善和推廣。目前,北江流域水質預警系統已初步建立,廣東水協對下階段該如何完善該系統十分重視。另外,其他流域的預警系統的建立也需要大力推進。在全省供水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提高供水水質,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深入介紹北江流域監測與預警系統
會上,北江流域原水水質監測與污染預警網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秘書長、佛山水業集團供水分公司經理徐廷國以PPT配合,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北江流域原水水質監測與污染預警體系介紹及試運行情況》,內容囊括了北江流域概況、北江預警體系介紹、北江預警體系籌建及試運行情況、08年工作計劃四方面內容。
據介紹,北江流域原水水質監測與污染預警體系建立的目的在于通過供水行業內部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建立聯防聯控、多重屏障體系,提高成員單位自我保護能力;利用現今飛速發展的水文科學、水質監測和計算機技術,及時了解流域水質情況及河流水質變化規律,及早預警水源污染,使成員單位做好水處理預防措施,確保安全優質供水。經過長時間充分調查、積極準備、廣泛研討、詳細論證后,已確定了預警體系最終較為詳盡可行的方案。目前,在上級領導的關心重視下,管委會根據體系目標編制了詳細的四步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預警體系的建設正穩步推進。預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后將通過多方聯動、縱橫配合、聯防聯控、及時預警,力爭對水源污染做到及時預警預報,為后續水處理贏得時間,確保安全優質供水。
專家解讀新國標
深圳水務集團總工程師張金松也參加了會議,并就其論文《飲用水新國標解析與實施》作深入的講解分析,得到與會代表的好評與關注。
據了解,新出臺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在去年7月1日實施,翻開了我國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的新一頁。新國標大幅提高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指標數量,水質指標由原來的35項增加到106項。張金松在論文中分析了新國標的五個特點:1、與國際先進水質標準接軌,2、微生物的安全性擺在首位,3、微量有毒有害物指標明顯增加,4、全方位提出了水質的衛生要求,5、標準限值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國情,并提出了供水企業如何貫徹新國標的具體做法,如: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水質監測與預警體系;嚴格內部水質管理考核體系;強化水質檢測能力的建設;評價和調整制水工藝使出廠水滿足新標準的要求;提高管網水質管理水平保證用戶水質的達標。
多家供水企業分享監測站水質管理工作經驗
會上,來自珠海、廣州、深圳、中山四監測站代表結合自身實踐,分別談了轉版擴項評審工作的心得體會、如何建立水質應急預警系統保障水質、“貫標”的具體做法以及監測站水質工作的經驗。
廣東水協技術咨詢部主任、佛山水業集團副總經理曹國棟對會議進行總結。他指出目前流域性監測與預警系統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表現為4個特征:1、得到國家和廣東水協的重視和支持,2、在北江乃至于韓江、西江、東江這個聯動的水質監測系統逐步形成之后,將加強上下游的水質的聯動和聯系,3、得到政府支持,4、得到新聞媒體的關注和重視。他表示,本次會議達到了交流經驗、共同提高、增進友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