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萬物帶來了生機,造福了整個世界,我們不愿看到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鄧亞萍在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在喜迎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一個計劃歷時三年、由鄧亞萍出任形象代言人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正式啟動,9月15日,她接受了主辦單位頒發的聘書,并率先在“人人參與 節水北京”大型社會公益活動的背景布上簽了名。
“人人參與 節水北京”大型社會公益活動由北京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北京市節約用水管理中心、北京青年報社和北京科技報社共同舉辦,在北京青年報社大廈舉行了隆重的啟動儀式。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水務局、北京青年報社和北京科技報社的領導以及來自駐京部隊、首都高校、中小學生、企事業單位、18區縣節水代表以及首都主流媒體等嘉賓出席。
大型社會公益活動--“人人參與 節水北京”,將以組織百萬市民節水簽名承諾為主線,圍繞“人人參與”做文章,持續不斷的進社區、學校、企業、部隊、社區、商場等,挖掘節水典型事件,開辦節水大講壇,發放節水宣傳冊,開辦節水宣傳展等一系列活動,實現“月月有亮點,年年有高潮”,營造“節水北京”的良好氛圍。活動將通過普及節水知識、推廣節水技術、宣傳節水典型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廣覆蓋、不間斷、可持續的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用水、科學用水。“向觀念要水,向機制要水,向科技要水”,以達到緩解人水矛盾,實現人水和諧,更好地為北京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北京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30。
北京市水務局領導在發布會上介紹說,近5年來,北京市水務局在水務發展的理念、思路、機制、體制以及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厲行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不斷完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系,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外調水,科學配置了水資源。
談到今后一個時期水務發展工作,水務局領導說,“依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要求,以循環水務的理念,建設“民生水務、科技水務、生態水務”三大水務目標,構建“九大體系”,為北京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的水安全保障。北京水務將在水資源、供水、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水環境治理、節水、安全迎汛、科技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努力。北京的水資源配置將更加合理,城鄉供水將更加安全,生態水環境將更加宜居,安全迎汛體系將更加完善,運行管理將更加順暢。
北京青年報社社長張延平在講話中說,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愛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實現首都的可持續發展是首都公民的責任。作為新聞媒體,重要工作就是發揮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功能,把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節水做法、經驗、方式報道出來,深入持久地宣傳節水型社會建設,為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做貢獻。 他表示,北青集團擁有10報5刊兩網,系列媒體群涵蓋所有年齡段和所有行業的讀者;我們將發揮集團傳播優勢,通過持續宣傳,讓歷時三年的節水公益活動真正深入人心,助力水務管理部門把節水的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作為“人人參與 節水北京”大型社會公益活動的形象代言人,奧運冠軍鄧亞萍說,“據我所知,北京已經有很多市民自發的組織了節水的研究學習小組、社區節水科普小分隊,宣傳節水知識。北京有這樣一位小姑娘,養成了一只手洗臉的習慣。她的另一只手用來隨時開關水龍頭。不論這樣的方法是不是最科學,但是這個女孩已經把節水融入到她的生活之中。這樣的節水意識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市委宣傳部孫玉山副巡視員出席儀式并講話。他說,北京是嚴重缺水的城市,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因為缺水,所以就要培養節約用水的良好風尚,這一文明行為也是毋庸置疑的。節水工作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只有人人參與,才能真正做到節約用水。要做到人人參與、節約用水,宣傳工作必須先到位,要在全社會強化節水觀念、樹立節水意識、掌握節水知識、改進節水方法,營造良好的節水氛圍。而“人人參與 節水北京”這項活動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人人參與 節水北京”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將為北京市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增添新的亮色,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添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