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上海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將全面覆蓋中心城區,污水排放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污水治理三期工程于2003年12月正式開工,主要由污水總管系統、竹園第二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收集系統等子項目組成。據介紹,該工程主要服務于浦西蘇州河以北、藻浜以南,浦東趙家溝以北以及污水尚無出路的城市化地區,總覆蓋面積171.68平方公里,服務人口243.1萬人,日設計污水輸送流量108.83萬噸。
污水治理三期工程建設中,鋪設長達25公里的“地下蛟龍”的難度最大、任務最為艱巨。施工人員介紹,總管施工的最大難點是在黃浦江底鋪設兩根直徑2.7米的污水管。這條西高東低的“雙龍”長約682米,頂管最深處于黃浦江面下25米,南北兩根管道之間的凈距離只有1.8米,小于現行的規定范圍。經多方研究,施工單位最終采取分別頂進的施工方法。據悉,成功貫通第一根管道后,施工人員一鼓作氣,僅用了48天就完成第二根管道的鋪設。在總管最后一個標段中,施工方又遭遇棘手問題---作業中發現有沼氣,而且濃度最大時曾達11.2%,嚴重超標。為此,施工方增設通風管徑,加強通風,并購買沼氣濃度測定儀,指定專人負責測量和記錄,一旦發現沼氣濃度超標,作業人員立即撤出井外。經過多方努力,最后一個標段工程也順利完成。
據悉,污水治理三期工程建成后,上海中心城區污水處理框架基本形成,城市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及現有污水設施的利用率都將進一步提高,大大減輕黃浦江、蘇州河和中小河流的污染壓力,為上海水生態環境的修復奠定扎實的基礎。根據新一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和上海市污水系統專業規劃,到2010年,上海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80%,2020年將達90%,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