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平均供水量同比增長4.2%
據介紹,2007年東莞市共投入5億多元用于新建水廠及管網更新改造工作,完成市第六水廠常規水處理工程等一批供水設施的建設,使東莞市新增供水能力65萬立方米/日,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網長度達300多公里。東莞市總供水能力已達到665萬立方米/日,全年供水量達17.2億立方米,日平均供水量超過470萬立方米,與2006年同比增長4.2%。
供水能力已經能滿足全市的用水需求,為什么在用水高峰期,個別地方還會出現缺水和水質較差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市城管局有關人士介紹,主要是因為還有些地方的管網沒有鋪設完畢,待這些管網鋪設到位,個別地方的缺水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個別小區水質較差有的是因為管網老化,也亟待更換。
部分鎮區將率先用上優質水
供水能力提高的同時,供水企業的水質化驗能力也明顯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鎮街供水企業化驗能力普遍在14項以上,超過20項的供水企業有10家,超過35項的有7家。其中,市東江水務有限公司去年投資400多萬元用于儀器設備的采購和實驗室的裝修改造,目前已經具備檢測新國標中的100項指標的能力,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能夠達到全部106項的檢測能力。
市第六水廠優質水工程作為東莞市的重點工程,目前其常規水處理工程已基本完成,深度處理工程已進場施工,計劃在2008年下半年完成;同時,第六水廠優質水工程的管網規劃也已經同步完成,工程竣工后將率先向市區和松山湖高科技產業園區供應優質水。
在市第六水廠優質水工程的示范帶動作用下,有部分供水企業已著手開展水廠工藝升級改造的研究,為全面提高供水水質做好準備。
建設備用水源迫在眉睫
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東莞水資源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形勢,自2007年9月以來,由于天氣持續干旱少雨,造成東江水位嚴重下降,對城鄉供水構成了很大的威脅;此外,東莞市水資源分配形勢也不容樂觀,根據《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東莞市正常來水年取水分配量為20.95億立方米,極端枯水年取水量分配僅為19.44億立方米,這與東莞市每年24億立方米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因此,備用水源的規劃建設工作顯得很迫切。去年6月,市委書記劉志庚要求,城管局要加快對大王洲島備用水源工程的論證工作。城管局去年多次組織有關設計單位到大王洲島進行現場勘察,編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并邀請水利、市政方面的有關專家對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初步論證。
各鎮街對備用水源的建設工作也非常重視:東深沿線的塘廈、黃江、常平、清溪等鎮因地制宜,利用山塘多、水庫多的地理優勢紛紛建設了備用水源,解決了東深工程檢修期面臨的水源供應問題;石龍鎮通過與博羅石灣鎮供水管道相連后,能夠在東江發生水源污染時使用羅浮山水庫的水,供水安全性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