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1平方米大的水表箱,卻難以在樓道里重新“安家”。近日,江橋二村正在進行二次供水改造,在為水表移位的過程中,許多智能水表被檢測出因電池壽命等原因造成的電子計數誤差,一些居民欠費甚至高達千元,若不支付就無法正常使用新水表。
多家換表居民被告知欠費
在小區現場,記者看到一幢居民樓前有工人正想換表,卻被底樓居民阻止,水表箱被扔在樓前草坪上。“我們不會付這些錢的,水表平時的維護是他們的責任。”居民張阿姨告訴記者,維修人員表示,若不配合更換,會采取一定的必要手段。
鄭女士家在更換水表時,也出現了欠費情況。本月3日,自來水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進行水表外移施工,拆下舊的水表后,工作人員當場表示智能水表電子計數存在故障,根據機械計數和電腦充值記錄的比對,她家已欠費1000多元,新表安裝后,若不支付欠費便無法正常充值用水。
滬江自來水廠考慮到水表本身存在一定故障,便減免了20%的欠費,但仍令居民無法接受。由于天氣炎熱,鄭女士擔心供水問題影響正常生活,經居委會調解后,便支付了560元,“很多居民換表后都被發現欠費,少的幾十元,多的幾百元,突然要補繳那么多錢讓我們很難接受”。
誤差多由電池壽命引起
據滬江自來水廠業務部主管黃劍煜介紹,智能水表2004年起在江橋地區試行,2006年開始推廣,其初衷是為了解決抄表難,并方便居民繳水費。比起傳統水表“先用后買”的支付方式,智能水表的“先買后用”模式也能促進居民節約用水的意識。居民平時只需去附近網點報上自家地址,獲取一個8位密碼后輸入家中的智能水表即可。此類水表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方式:機械計量采用水壓沖擊的原理,即傳統計量方式,受干擾較小,是讀數的主要依據;智能計量由電池線路組成,主要作用是方便居民充值,并不作為計量實際用水量的依據。理論上電池壽命一般為3年,但由于環境和干擾等原因,期間也可能出現跑得慢或計量誤差。
在更換水表時,工作人員會將傳統計數顯示的使用噸數與充值記錄的總額進行對比,若出現差額,結清后才能正常開通新表。“水表本身計有2噸借水量,保證余額不足時不會立即停水,直到下次充值時再扣除。”
“補漏”需要互相配合
據鄭女士回憶,換表當日工作人員說去年4月曾前來檢修,發現水表存在故障,第二日前來修理卻沒人開門,之后就沒有來過。“白天家里只有年邁的老人,很可能忘記向我們提起此事,可為何事后一直沒再來修過呢?”
對此,黃劍煜表示,江橋有五萬多戶居民,工作人員工作量非常大。雖然平時自來水公司也派人檢修,但許多居民因擔心受騙等原因,不愿意讓維修人員進門,或是上班忙碌常不在家。此次改造后,水表從居民家中搬出,檢查起來會比從前更方便,且保證每季度檢查一次。
關于對欠費的數目存在異議一事,黃劍煜提出:“舊水表拆下后,如果居民有疑問,可以要求到第三方的水表計量檢測中心驗表,檢測費用并不高。結果證明是機械計數錯誤,費用由自來水公司承擔,若沒有錯則由居民承擔。”此外,黃劍煜表示,在更換水表時,若居民對欠費存在異議暫時不愿繳納的,自來水公司不會采取立即斷水的方式,而會適當放出借水量,并同時與居委會一起進行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