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縣城內的自來水供水網絡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建有可調節容積20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500立方米蓄水池二座,制水生產井8眼,供水主管線28公里,供水支配管線287公里,供水服務面積達到2.28平方公里,對縣城2萬多戶、6萬多人口、1680余家企事業單位和近70戶特種行業提供生產生活用水。隨著近年來依安縣老城區建設步伐的加快,高層建筑逐年增加,居民用水量也同步加大。由于當時供水網絡設計標準低,加之當時供水管材型號、質地不等、連接方法不同等原因,近年來,依安縣城居民每到春夏季節便鬧起“水荒”,有時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用水也難以保證,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每年縣人代會期間,關于城鎮供水問題的意見、建議和議案也較多。該縣人大多次將此問題列入督辦事項,但由于縣政府財力問題,雖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隨著《人大監督法》的實施,今年,依安縣人大常委會將城鎮供水網絡改造問題列為民生大事,確實履行監督職能,人大常委會領導多次深入社區和居民家中,傾聽群眾呼聲,尋找解決措施。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后,于今年三月,召開了依安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專門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于貫徹實施《城鎮供水條例》的報告并提出了審議意見。責成縣政府和水務部門在今年必須調整建設規劃,改造、完善城市供水設施和管網,提高供水能力。依安縣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對此高度重視,把城市供水工作作為民心工程,切實擺上日程。為了落實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縣政府召開專門會議,對供水改造工作進行專題部署,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供水工作匯報,并深入現場辦公,研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途徑。針對供水存在的問題,他們圍繞解決供水量、供水壓力、供水質量、供水保障和供水管理等問題,對城市供水工程重新進行了科學規劃,決定投入400萬元從根本上對縣城供水網絡進行徹底改造。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在人大的監督下,該縣政府成立了依安縣供水二期工程建設指揮部,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工程現場指導,保證了工程順利、有序的進行。
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供水網絡改造工程,依安縣人大常委會對工程進行了全程監督,在縣政府的積極配合下,他們聘請縣城內的各級人大代表為義務監督員,同時指定一名副主任專門與經濟辦公室的同志全程負責監督,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由于縣人大的有效監督和縣政府的大力配合,自4月初開始,該縣水務部門開始對縣城供水網絡進行徹底改造。在具體改造中,依安縣水務局首先對水廠進行改造。他們針對水源不足、供水能力弱的問題,新打2眼補水井,同時又把城區管網范圍內閑置的2眼井并入管網,使市政供水生產井達到12眼,將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萬噸;為解決停電后供水壓力不足的問題,在充分利用原有兩臺發電機組的基礎上,有投資新增一臺大功率發電機組,保證了停電不停水;為提高供水科技含量,解決供水運行保證問題,他們還增置了制水生產全系統微機調控變頻加壓設備,既保證了樓房居民安全及時用水,又實現了泵站運行及時、集中遠程自動化控制。
在此基礎上,該縣對城鎮供水管網進行了科學規劃、高標準改造。他們采用國際標準的無毒環保的PE管材鋪建新干線3400延長米,同時增加自動變頻加壓設備,實行了自動均衡加壓給水,實現了對高層建筑供水一步到位,從而使依安縣城的供水工程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的管理軌道。與此同時,在依安縣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下,依安縣水務局還結合城鎮供水改造,新建了100平方米收費大廳,對城區范圍內的自來水用戶分批安裝IC智能射頻水表,實行一戶一表,依表計量,按表收費,不僅增加了收費透明度,而且對于節約水資源創建節水型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