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市城區水廠供水能力為250萬立方米,日供水高峰為241萬立方米,預計今年入夏日用水高峰將可能超過250萬立方米。為保障全市供水安全,今年,北京市水務局建成了一道安全可靠的水質監測網,由各區縣水務局聯合自來水公司對管網水采取實時監測,一旦發現情況立即向北京市水務局匯報。
針對目前許多小區存在的自備井飲用水問題,北京市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全市還有120萬人飲用的是小區自備井開采出來的井水,為保證這些飲用水的水質安全,我們將對每一口自備井的水質進行檢測,爭取3年內對所有不合格水井進行改造。”
近日,小紅門等4座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自動監測設備正式建成并投入運行。北京市水務局信息中心可以自動、快速地獲得4座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數據,對污水處理廠的水質進行在線監測。
小紅門污水處理廠位于朝陽區小紅門鄉,是北京市總體規劃中的14座污水處理廠之一,日處理能力為60萬立方米,約占北京市城區污水處理總量的22%,是全市第二大污水處理廠。
6月30日,北京發生今年入汛以來最大的降雨,城區平均降雨46毫米,局部地區還達到暴雨以上,但由于消除了道路積水點,城市排水能力增強,并沒有給交通帶來重大影響。
為保證城市汛期安全運行,今年城區共完成22處道路積水點改造,過去遇暴雨車輛無法通行的首都機場迎賓橋、南四環馬家樓段、萬泉河橋區等地區通過建設應急排水泵站,疏通周邊排水通道,提高了排水能力,積水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同時,各部門還聯手建立了易積水點交通監控系統,包括防汛指揮、交管、搶險部門在內都能在遠程清晰地看到易積水立交橋及低洼地帶的情況,能夠更快地協調指揮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