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風貌保護區和旅游景區內的名人故居以及老式居民樓院一直是青島旅游風景區的標志性景觀,但近幾年來不少樓院破舊失修成為景區內的“傷疤”。3月2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包括福山路、福山支路、齊河路、湖南路等沿線區域的202個庭院本月起將進行統一的維修改造,納入改造范圍的名人故居以及居民樓將統一進行一戶一表改造并實現暖氣入戶。風貌保護區內的老建筑將在“美容”后宜居宜游,“靚妝”待客。
270棟老建筑要“美容”
本次風貌保護區、旅游景區居民樓院整治工程主要對象為市南區西部城區的老建筑,具體范圍包括福山路、福山支路和齊河路沿線的56個庭院,總共有74棟老建筑;湖南路、青島路、廣西路以及安徽路合圍地塊內的23個庭院,總共有30棟老建筑;信號山周邊的龍山路、齊東路和信號山路等123個庭院,總共有166棟老建筑。
據了解,這些老建筑以體現島城紅瓦綠樹傳統風格的老式居民樓院為主,總計包括202個庭院、270棟老建筑。其中不少建于上世紀初的德式、日式老建筑也在本次整修范圍之內 。整修內容主要包括庭院綠化 、樓頂換瓦、更換破損木制門窗、墻體維修、圍墻加固整修以及老建筑屋面外墻翻新等,修復工程將于本月啟動。
多數老建筑成景區“傷疤”
3月2日下午,記者沿著福山路、福山支路等老建筑密集的路段探訪發現,由于連年維修不力,多數老建筑已經成為風貌保護區內的“傷疤”,而且存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一棟樓上住著 8戶人家,有幾戶還是外來的租住人員居住,相互也不認識,想自己維修也不可能達成一致!”3月2日下午2時許,家住福山支路14號的王文斌說。記者看到,福山支路14號庭院包括多棟樓房,灰色的墻體開裂,木制門窗破損嚴重,而樓房之間臨時搭建的違法建筑使庭院顯得凌亂不堪,與不遠處的大海景觀很不協調。
老庭院將實現暖氣入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讓老建筑漸漸失去優雅風華的不僅僅是因為年久失修,供水、供暖難題也是導致老建筑“內傷”、“外傷”頻發的重要因素。對此,八大關街道辦事處書記徐久東介紹,本次納入改造范圍的樓院將統一進行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解決居民的吃水難題。此外,如果樓院內80%以上的居民同意,將統一為老樓院安裝暖氣,解決老樓院居民冬季取暖的難題。預計老樓院暖氣入戶所需管道在今年五一之前將著手進行鋪設。
“人在畫中游”再現老城區
“老建筑修復后將使西部城區的旅游景觀更協調,從整體上提升風貌保護區和旅游風景區的形象。”八大關街道辦事處的徐書記說,老式樓院修復后,無論是沿海一線還是小魚山、信號山周邊,“人在畫中游”的景觀將再現。
兩名人故居將“修舊如舊”
修復工程有望于4月動工
“分別位于福山路1號和福山路3號的洪深故居、沈從文故居也在修復范圍。”據八大關街道辦事處書記徐久東介紹,福山路1-38號、福山支路2-28號、齊河路沿線庭院修復共包括68個庭院、98棟樓,涉及居民923戶,修復工程將于本月啟動。其中,兩處名人故居將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樓面修復,庭院內的地面予以硬化并進行統一的綠化設計,修復工程有望于今年4月份動工。
“名人故居是島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本,也是市級重點保護文物,應該由文物保護專家設計一個全面的修復方案,讓這些文化資源成為旅游景區內的亮點。”福山支路居民崔成祥說。記者在福山路上看到,洪深故居的樓面顯然經過后來的多次修補,水泥打成的幾個“補丁”異常刺眼。此外,庭院內臨時搭建的房屋已多年棄置不用,綠地資源也因無人護理而成荒草地。福山路3號的沈從文故居墻體也受損嚴重。
“由于年歲太久、缺乏統一的修復,這些原本依山面海的歐式建筑已經面目全非!應該趕緊啟動修復工作,不能再讓游人帶著遺憾離去!”崔成祥說,這兩處名人故居目前內部墻體存在不同程度的剝落,也需要進行徹底修復。據徐久東書記介紹,兩大名人故居的修復工程有望于今年4月份動工。 本欄文/圖記者 王愛科 王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