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早已習慣了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自來水的生活,但目前邢臺卻還有2645個村,291萬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用水困難、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占到全市總村數和農村總人口的50%以上。為使廣大農民像市民一樣用上自來水,告別有害苦咸水,該市正在大力推行聯村集中供水工程,通過市場化運作,最終構建農村飲水保障體系,讓村村通上自來水,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實現農民飲水工程可持續良性運轉。
據悉,長期以來,農村飲水工作采取的是單村供水,但經過有關部門調查總結發現,單村供水模式有四個弊端:首先是建設標準比較低。多為單村打井或修蓄水池、鋪供水管網,中間往往沒有任何必要的水處理設施,也不能保證24小時全天候供水;其次是單位投資比較大。單村供水工程人均投資在400元左右,比聯村集中供水高出30%以上;再次是建后管理粗放。一般由村里指派專人定點定時放水,象征性地收取部分水費,有些還不收費,維修養護跟不上,飲水沒有保證;還有就是水源保證率低。單村單井水源水質差、水量保證程度低,一旦水源出現問題,易導致飲水困難問題出現。因此,這種單村供水的建設管理模式雖然短期內暫時解決了農村飲水困難問題,但并不能從根本上保證農村飲水安全,不能滿足農村飲水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經過廣泛討論,邢臺確定在全市大力推行聯村集中供水工程。
這項工程將在山區、平原、豐水區和貧水區因地制宜進行。平原區供水半徑為6公里,10—15個村結為一組建站;山區根據水源、地形和村莊布局聯村建站,最大限度地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
據悉,今后5年時間通過聯村集中供水工程,將先后解決全市268萬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去年,作為試點的巨鹿、威縣、沙河、南宮等4個縣市,聯村集中供水都取得很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