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年來,孟津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按照“投、融、建、運、管”五位一體理念,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率先在全省完成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工作,全域實施農村供排水管網建設,構建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規?;こ腆w系、標準化服務體系、全過程監測體系、智慧化管理體系。

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供水廠14個、村級一體化供水中心6個、污水處理廠12個、污水處理站127個,提升泵站38個、大三格296個;鋪設供水管網2200公里、污水管網1800公里。通過實施城鄉供排水一體化,有效改善了農村的人居環境,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城鄉統籌,強化頂層設計一張圖
一是城鄉建設一體規劃。對標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定位,堅持城鄉一體化“41611”發展思路,城區、集鎮、村莊“三位一體”協調發展,按照“城鄉一體、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推進城鄉規劃建設、城鄉產業發展、城鄉公共服務、城鄉社會治理四個一體化建設。以集鎮建設“7+4+N”工程為抓手,實施集鎮提質行動,加快完善集鎮基礎設施,提高集鎮教育、醫療、文化、養老、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推動集鎮資源集約、產業集聚、人口集中、特色彰顯,形成1個集鎮帶動多個美麗鄉村建設的“1+N”聯動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集鎮連城帶鄉作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在鄉村建設方面,將城鄉供排水一體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三村”建設、農村道路“白改黑”、冷鏈物流、“氣化鄉村”等重點工作列入城鄉建設一體化規劃。

二是供水排水一體設計。創新提出“1+2”發展戰略(“1”即“一龍治水”,“2”即穩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城鎮污水處理一體化”),按照“因地制宜、集中連片、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理念,科學編制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專項規劃。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全面推進”思路,精準發力解決“水從哪里來、水往哪里用、水質如何保、水價如何定”四大難題,形成了“筑好一體系、織好一張網、串好一條線”的供排水體系。將供排一體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集鎮發展規劃有效銜接,按照“因地制宜、集中連片、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明確了城鄉供排水一體化發展目標,將217個具備條件的村全部納入規劃范圍。

三是投資融資一體謀劃。創新市場化投融資機制,通過“政府出一點(債券)、上級爭一點(政策資金)、融資貸一點”,為一體化建設注入“源水活水”,有效解決企業了運轉費用不足的問題,形成了“實施有主體、融資有渠道、還款有來源、運營有保障”的良性運轉體系。全區供排水一體化總投資12億,其中,政策資金5.53億元,銀行貸款6.13億元,財政補貼0.353億元。目前,已有82個村(社區)投入運營并收取“兩費一稅”,2025年底前234個村(社區)將全部實現一體化運營。

二、堅持供排統籌,強化供排建設一張網
堅持一村一策、供排同步,通過延伸管網、新建改造水廠、置換水源等工程建設,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每個建制鎮1座水廠、1座污水廠”的目標。

一是在供水方面。根據“一區兩岸、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分水而治”的規劃思路,“三縱、三橫、多板塊、多節點、多方式”的規劃脈絡,實施“延、建、換、接、改、智、統”的七字供水措施。“延”即延伸管網。通過延伸配套供水管網,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擴大供水范圍。“建”即新建、擴建供水廠及配套供水管網,對村莊進行供水。“換”即切換水源。對于地下水資源匱乏的鄉鎮,將其供水水源切換為更為優質的水源。“接”即接收接管。少部分未能通過“延”、“建”措施覆蓋的村莊供水站,通過接收接管,完善供水設施,確保水質達標。“改”即改造管網。通過對部分村莊內部供水管道進行改造,降低漏損率。“智”即智慧水務建設。構建一個以基礎資源、信息共享為支撐,以數字水務、應急指揮、決策輔助等為主要功能的城鄉供水智慧水務管理平臺。“統”即統籌供排水管網及設施建設,降低資金投入成本。

二是在污水方面。率先啟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創新實施農村污水治理“三定三分類”工作法,“三定”即根據人口定規模,根據水量定管網,根據水質定工藝,“三分”即截污納管、集中處理、分散治理。“截污納管”即利用每個建制鎮都有污水處理廠的優勢,將中心鎮區及周邊村莊的生活污水統一截污納管,進入鎮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實現達標排放、循環利用。“集中處理”即將各鎮地勢平坦、人口集中、相鄰相近的重點村莊,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處理。“分散治理”即對人口較少、居住分散、地勢復雜、位置偏遠的村落,以一戶或多戶為單位,建設規模不等的三格化糞池,對生活污水就地處理。為保障偏遠村莊此項工作有效開展,制定出臺了《孟津區偏遠村莊污水處理和改廁問題的實施方案》,通過3種模式,因地制宜打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戶廁改造最后“一公里”。

三、堅持建運統籌,實施運維服務一平臺
一是投資整合一體經營。堅持“政府主導、國企參與、多方融資、統建統管”,將區原自來水公司由事業單位改制為國有控股的匯興水務集團,發揮區屬國企主體作用,積極探索運營改革,明確由國有企業水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全面實施供排水一體化工作;將匯興水務、泉興污水、鴻源污水等與水務有關的國有資產全部整合納入水務投資公司,變過去的供排水設施多頭建設、管理為統一建設、集中管理,并授予其供排水特許經營權,不斷增強公司投融資能力。目前,全區九鎮五街道的供水廠和污水廠都納入了統一管理、統一考核,使供排水一體化工作“管理專業化、服務標準化、效益最大化”。

二是建設管理一體實施。嚴格按照“五統一”要求,強化施工管理、進度管控、成本控制、質量監督,確保施工質量,通過政府引領、鎮村配合、群眾參與,推動全區供排水一體化工作全面提速,做到建成一處,運營一處,發揮效益一處,樹立標桿一處。

三是農村道路一體改進。在完成村供水管網改造和污水管網鋪設及終端建設任務同時,配合“四好農村路”工程和農村道路三年攻堅行動,兩項任務同時推進,推動農村公路提檔提質。目前,已實施農村道路“白改黑”430公里,271個行政村(社區)通硬化路率實現100%,實現村村通客車,建設了一批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設計了沿國道、快速路等形成的城鄉融合發展快速通道,沿生態景觀資源豐富地區的生態景觀大道,沿濱河、濱水、河渠、溝谷等區域的休閑生活綠道,沿田園、產業園區、休閑帶等區域的田園度假樂道。

四是運營維護一體推進。投資1300余萬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智慧化指揮調度中心,在各供水服務大廳推出報裝、繳費、咨詢、計量等“一站式服務”,通過“一屏通覽、一網統管、一鍵順控、一體聯動、一個流程”,實現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再到污水處理終端的全鏈條智慧化管理。面對建設期出現的供收不平衡問題,采取“以供水補排水、以城補鄉、以商補農”的方式,利用水費盈余部分補充鄉村污水處理資金缺口,在保障公益的同時提升盈利,保障設施持續運行。目前,全區基礎水價為2.2元,污水處理費為0.85元,水資源稅為0.10元,和老百姓之前水價相比,每戶每月最多增加10元左右,對低保戶、貧困戶還實行每月減免1噸水的優惠。

在服務方面,按照“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保障、統一服務”原則,完善多種工作機制,組建專業運維團隊,從維修報裝,到水費收繳,實現了數據信息化、管理智能化、運維專業化;投資300余萬元建成區域水質檢測中心和城區中心化驗室,改善水質化驗條件,確保供水水質安全;投資240萬元在各水廠和供水中心安裝監控視頻,實現水質檢測、在線視頻一體化,每年出具各級檢測報告400余份,在創建全國達標水廠活動中,106項水質指標全部達標,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成立客戶投訴處置中心,推出供水服務APP,推行“智慧報裝、智慧收費、智慧管理”,做到24小時有訴必接、有訴必修、有訴搶修,用戶可利用微信在線咨詢用水政策,又可通過網絡足不出戶繳費,接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為民服務“零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