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和西線一期投資達2000多億
按照現在的估算,東線和中線的一期工程動態投資大概2000多億。其中,東線的一期工程是調水39億立方米,加上江蘇省已經實施的調水工程,總調水量是89億立方米,中線的第一期工程調水量是95億立方米。將來還有二期、三期工程,東線工程最終的調水規模可能達到175億,中線工程的最終規模大概130億。西線的最終規模達到170億。這三條線如果全部實施的話,大概有400多億的水要從長江流域流到北方。
一期工程投資超出預期80%
有人分析,三峽工程的實際資金投入量要比預期多很多,這樣下去,會不會造成資金投入的無底洞?潘家錚院士認為,我一期工程資金初步估算超過了當初規劃估計約80%到90%。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工程設計方案的改變,工作措施的變化,工作量增加引起的投資增長。但是這部分增加的數量不太多。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于植物、水土保持的需要,移民安置,國家對移民的政策調整了,賠償補償的標準提高。南水北調是國家新建的工程,最容易發生投資失控,每一個分段,都要嚴格進行控制,實行項目發生責任制,招標投標制,經營制和合同管理制的現代化的方法,嚴格的進行階段控制,這樣南水北調的質量也好,進度也好,資金也好,都能夠得到控制。這部分資金目前來看還是很透明的,國家也能夠控制的很好,不會是一個無底洞。
水價不是經濟問題 而是政治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不是一項盈利的工程,管理機構并不是一個盈利的企業。南水北調工程是對我國的水資源進行全面戰略性配置,是體現一個國家的意志,是為民造福,為國家造福的工程。像這樣的工程,主要的投資就是應該由國家承擔。至于水價提高,這個只能是較小的一部分。南水北調工程不能完全依靠水價的調整來解決資金問題。我們國家每一年要征收那么多的稅,除了要支付行政費用,就是要做一些無利可圖的事。比如說國防建設,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支持、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等等,這些工作,都是要靠國家來做。
但這并不是說,南水北調的水就可以無償的低價的供應給北方地區,如果要是這樣做的話,不但成為財政方面的負擔,而且不利于北方地區的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科學用水。調水的總價在總體上應該跟現在瘦水區的平均水價相當或者高一些。要在瘦水區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這個所謂水價是平均的水價,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水價。水價的確定一方面要能夠保證這個地區國民經濟合理的增長,保證這個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合理提高,要能夠保證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能夠很快的恢復。另外一方面,應該能夠促進節水,促進高效用水的發展。所以這個水價問題,與其講是一個經濟問題,實際上更多的是政治問題。而且要采取很多具體有效的政策跟措施,才能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