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戶增收,是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扶余市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筑牢農業生產“壓艙石”,讓農田真正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推動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春回大地,萬物萌發。在扶余大地,項目建設的“集結號”已吹響。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扶余市推動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以“起步即沖刺”的姿態奏響了今年經濟發展“開門紅”的樂章。
走進扶余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田間機械聲聲轟鳴,多臺工程機械同步作業,工人們分工協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據了解,該項目涵蓋了扶余市的17個鄉鎮,建設內容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輸配電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等,致力于打造農田質量高、產出能力高、資源利用效率高和抗災能力高的“四高”農田。項目建設面積30萬畝,總投資近7.6億元。項目于今年1月26日正式開工,共涉及水源井1721眼、高壓輸電線路338千米、低壓輸電線路424千米、土壤改良4.8萬噸、田間道路338千米。目前,已完成水源井1205眼、高壓輸電線路291千米、低壓輸電線路101千米、土壤改良3萬噸、田間道路40千米。預計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部建設內容,保證當年建設、當年使用,真正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
該項目建成后,土地將得到平整,土壤得以改良,灌溉設施實現配套,預計糧食單產可提升50千克至80千克。高標準農田灌溉可減少水電費用,機械化噴灌作業降低人工依賴,畝均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直接提升農民種植收益。標準化田塊和配套機耕道建設,將大幅提高農機使用效率,降低玉米、水稻等主糧作物的種植成本,吸引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規模化經營。
對扶余市而言,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是“藏糧于地”的核心抓手,更是推動農業從資源依賴向技術驅動轉型的關鍵跳板。通過提升產能、降低成本、吸引資本,可為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長期動力,同時為東北糧食主產區探索鄉村振興路徑提供實踐樣本。
黑土藏糧,沃野生金。扶余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農業振興發展的新面貌、新動能、新方向,為這片黑土地賦予新的生機與活力,讓“糧田”變“良田”,推動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不竭力量。(松原日報 吳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