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那河水庫等水利樞紐工程為城市源源不斷輸送生命之水。受訪單位供圖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城市發展的命脈。地處遼東半島的大連,雖擁有迷人的海濱風光,卻長期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嚴峻挑戰。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僅30.4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415立方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水資源短缺,不僅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關鍵短板,也對糧食安全、生態平衡構成威脅。
為此,大連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將水資源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要素。針對資源性缺水這一制約城市振興發展的難題,以“空間均衡”為突破方向,通過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全力構建現代化水網體系,積極融入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工程,采用“引水開源”和“節水挖潛”雙輪驅動策略,積極探尋解決辦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的“水動力”,為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筑牢堅實根基。
“引水開源”
打造城市水脈,注入發展新流
在大連的水資源調配棋局中,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以下簡稱“遼半工程”)占據著關鍵位置。這一工程不僅是遼寧“東水濟遼”南線工程的骨干,還被納入國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等重要文件,足見其戰略意義重大。
遼半工程由水源工程與輸水工程兩部分組成,包括在鞍山修建的石湖水庫、丹東的黑魚汀閘及加壓泵站,以及總長286公里的輸水網絡。工程建成后,為城市發展帶來的效益是全方位的。從供水角度看,它每年可新增供水量4.77億立方米,將有效填補大連市2035年5.10億立方米、2050年7.76億立方米的預測缺水缺口,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城市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在生態保護領域,工程秉持生態反哺理念,通過退還本地7座大型水庫被擠占的生態水量,加大生態放流,使區域水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保障方面,退還城市擠占的1.31億立方米農業水量,近期可增加灌溉面積42.49萬畝,并在碧流河下游新發展灌溉面積13.13萬畝,達成供水安全、生態保護、鄉村發展的多贏局面。
目前,遼半工程已被納入國家“兩重”建設標志性重大水利工程,大連正全力推進項目可研立項批復和環評報告審批,做好施工準備,確保批復后即刻開工。
“節水挖潛”
提升用水效能,挖掘節水潛力
在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大背景下,提高用水效率成為激活節水內生動力的關鍵所在。大連積極響應,從多方面入手,構建起一套全面且行之有效的節水體系,為城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首先從構建科學用水計劃體系破題,大力推進用水定額管理工作。通過精準高效的管理手段,不斷提高用水定額普查率。每年都會為千余家用水單位“量身定制”用水計劃,其中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單位的用水計劃下達率更是達到了100%。在實際推進過程中,針對部分用戶用水性質多樣、政策了解不足及填報困難等問題,市水務部門成立黨員服務工作隊深入一線,還邀請行業專家上門解答,保障政策有效落實。同時,積極借助科技力量,建設動態監控平臺,大幅提升重點用戶在線監測覆蓋率,實現水資源精細化和實時動態監控,為精準節水提供有力依據。
在公共機構領域,大連節水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各高校紛紛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多樣化的節水措施。大連工業大學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宣傳節水知識,改造節水器具并搭建智慧管理平臺;大連財經學院實施節水改造,推進用水計量設備智能化,建立智慧水務管理系統;大連科技學院建設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系統,極大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此外,市水務事務服務中心和甘井子區蘭亭小學憑借長期嚴格的節水管理,獲評全國“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標桿、典范引領更多單位加入節水行列。
企業作為用水大戶,在節水方面同樣積極探索創新。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吸收借鑒世界先進技術開發年產能600萬噸裝置,水耗處于行業絕對領先,獲多項專利并參與國家用水定額標準制定。其配套開發的閉路循環海水冷卻系統,每年可節水約2000萬噸,節水率約60%,已在行業內多個工廠推廣。中石化催化劑大連有限公司開發超重力廢水循環利用項目,采用“絮凝+沉淀+過濾”技術,實現廢液減量化和循環使用,既減少水費支出,又避免地下水污染,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宣傳賦能”
構建節水矩陣,凝聚社會合力
節水,不僅需要工程建設和技術創新,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大連通過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節水宣傳矩陣,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節水理念深入人心。
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多元方式營造濃厚的節水氛圍。在“千城地標亮節水”活動中,240余塊地標建筑電子屏展示節水標語和視頻,點亮節水之光。多部門聯合舉辦“節水在身邊”短視頻大賽,面向全社會征集紀實微視頻、劇情微電影等多樣作品,展現市民的節水智慧與實踐,有效提升節水工作的社會關注度。中小學開展的“珍惜點滴水 共建美好家園”主題活動,通過發放宣傳品、編排情景劇、組織手勢舞和手抄報活動,激發學生節水興趣,還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參與節水。社區也積極踐行節水理念,甘井子區萬錦公館小區采用透水磚鋪裝、雨水收集系統等先進設施,年均節省水費4萬至5萬元,成為社區節水樣板。
大連還創新實施“黨建+節水”工作模式。市水務部門與高校、醫院、社區等23家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組建黨員服務組團。黨員深入用水戶,提供節水管理指導,開展水平衡測試、檢查設施并反饋報告。同時設立黨員先鋒模范崗,劃分責任區,以黨建引領助力節水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經過長期努力,大連的節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市節水型企業覆蓋率達75.83%,節水型單位覆蓋率達21.05%,節水型居民小區覆蓋率達20.21%,節水型高校覆蓋率達70.37%。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29.91%,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7.43%,水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數據背后,是大連水利工程的不斷完善,水資源使用效率的持續提高,更是節水理念在這座城市的深深扎根。開源與節流的協同發力,共同鑄就了城市均衡發展的生命線,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