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城鄉一體化,津南模式成果顯著
津南區利用區位優勢,依托城市供水管網,對全區31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提升改造供水管網610公里,村民飲用水由原來的單井地下水供水全部變成自來水。為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服務質量,該區積極打造“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運行、數字化賦能”城鄉一體化供水模式,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好用水體驗。
在深化一體化管理方面,由津南水務公司統籌負責全區農村供水管理,改變了以往管理主體多樣、服務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有效提升農村供水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專業化運營方面,依托津南水務公司建立供水調度指揮中心,對區內11座加壓泵站進行聯動聯調,通過30塊在線水質檢測儀表對農村供水管網進行24小時水質監測,實現對農村供水水壓、水量、水質全過程監管,確保與城市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在數字化賦能方面,綜合運用衛星探漏和地面儀器探測技術,開展“天地協同”的暗漏檢測,及時對供水管網漏損點位進行修復,進一步提升安全供水能力;通過“水力模型”動態管理系統,對各供水管網運行情況進行實施監測,提高農村供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開展農村供水業務工單數字化管理,動態跟蹤工單辦理情況,確保區內農村居民用水需求件件有回音,讓廣大農村居民在城鄉供水一體化共建共享中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完善縣域統管,靜海模式全面覆蓋
靜海是天津南部供水條件較差的遠郊區,過去以單村供水、多村集中供水等模式為主,供水設施分散,缺乏統籌管理。為改善靜海區農村供水條件,靜海區統籌水源、水廠、管網、用戶全鏈條各環節,積極打造“企業化運營、精細化管理、標準化服務”典型縣域統管的“靜海模式”,全面改善農村供水條件。
在企業運營方面,引入靜海首創水務公司統籌管理全區30座農村配水廠,壓實每一處農村供水工程管理責任,避免農村供水工程因管理主體不明、經費不足導致的供水設施老化、損壞等問題。在精細化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單位自檢、區域巡檢、行業抽檢、水質監督”四級水質監測體系,不斷完善水質研判、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有效提升水質安全保障能力;強化供水水量、水質、水壓及水泵機組、凈化消毒設備實施在線監控,實現農村供水“從源頭到龍頭”全智控監管,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在標準化服務方面,健全優化縣域統管標準化服務體系,對用水報裝、供水報修、用水計量、水費收繳等服務環節進行全面規范,切實做到農村供水標準化服務全覆蓋,不落一戶一人,確保域內384個村63.67萬農村居民享受優質供水服務。在靜海模式輻射帶動下,天津西青、北辰、武清、寶坻、靜海等區基本實現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全市2186個村218.46萬農村居民受益。
改進單村供水,優化山區供水模式
薊州區是天津唯一的半山區,受山地地質水文條件影響,薊州北部山區12個鎮263個村只能采取以地下水為水源的單村供水模式。為了改善山區供水條件,天津市水務部門以提升供水水質為重點,聯合天津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實施薊州區馬伸橋鎮供水站凈化試點工程,進一步探索山區單村式供水模式優化方案。
該工程借助高校水質消毒凈化領域研發優勢,聯合開展北部山區“基于過濾工藝的典型村級飲用水水質提升及裝置開發”專題項目攻關,通過“以離子交換樹脂為核心濾料的過濾裝置并結合消毒工藝一體化”專業方案設計,反復調整并優化過濾運行條件,最終得到去除污染物最優過濾方案。目前,該項目已正式通水運行,馬伸橋鎮常規水質檢測指標中總大腸菌群去除率100%,硝酸鹽去除率95%,該工程在全面提升該區域村級供水水質的同時,也為薊州北部山區單村供水模式優化提升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