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早上一上班,興山上源水務有限公司經理喬昌富打開“興山縣農村水務”智慧平臺,只見天藍色的屏幕上繁星閃爍。接著又打開管網平臺,立馬出現蛛網密布,紅黃交織,如同血脈奔流。喬昌富介紹:“紅色的是主管道,黃色的是支管道,平臺顯示全縣193處集中供水工程運行正常。”
興山縣近12萬農村人口吃上干凈方便的安全水,而且比原計劃提前12個月完成任務,這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也是幾代水利人的夢想,更是得益于鄉村振興、縣政府將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納入民生八大實事的結果。
興山縣山大人稀,全縣8個鄉鎮96個村分布在香溪河、良斗河、高嵐河三大水系。各鄉鎮雖有自流水、自來水供給,一旦遇到極端天氣,就會造成三分之一的農戶吃水困難。要想破解這一難題,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繪藍圖,謀發展。根據《水利部關于加快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興山縣水利局牽頭編制《興山縣現代水網供水保障規劃》《興山縣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經縣委、縣政府審議后有序實施。
厘清職責 全縣一個總開關
▲李祖晨 攝
2024年3月28日,興山上源水務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負責全縣農村人口供水。縣水利局按程序將2.1億元供水資產劃轉給上源水務公司,縣水利局只負責水網布局和水廠建設,其服務職能全部劃歸水務公司。供水公司負責設施維護、水質檢測、水表安裝、水費收繳等事宜。公司在全縣聘請441名農民管水員,成立八個鄉鎮供水服務站,職責明晰,全天候上門服務。遇到供水不足的情況,公司統一調度,及時補水。
2025年1月25日,正值春節前夕,昭君鎮青華村返鄉人口密集,部分農戶出現供水困難,公司啟動應急預案,將60公里開外榛子鄉青龍口的水,提升到大水坑水廠,經黃糧鎮火石嶺水廠中轉后,從剪斷埡管道輸送到昭君鎮青華村,保證了春節安全用水。青華村黨支部書記劉慶祝說:“如果沒有縣域統管,我們只有等鄉鎮供水服務站送水吃了”。
項目支撐 全縣農村供水一張網
近兩年來,興山縣實施農村供水重點項目8個、總投資6.6億元,對香溪河、良斗河、高嵐河三大供水體系中的水廠、泵站實施改造,高嵐水廠、黃家河水廠等6個水廠已成功創建省級標準化水廠,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標準化管理覆蓋率達60%,自來水普及率達93.85%,為農村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開工建設了兩河口水庫和萬佛山水庫,新建了琚坪水廠、仙侶水廠,充分利用原有水庫、水廠蓄水,打破傳統的區域界限,全縣形成了一張相互聯通、上下聯動的大水網。
添置設備 全縣水質一個度
興山縣2024年全年改造集中供水工程76處、新建小型規范化水廠24座、建蓄水池25口、對上述工程安裝水質凈化設備11套、更換配水管道3.2萬米,有效解決了12863戶43118人水質不優等問題;加大水質檢測力度,一月一抽檢,全年共對659處農村供水工程抽檢了1207個水樣,水質合格率逐年提升。
興山縣上源水務新建智慧平臺,將農戶供水信息、水廠布局、泵站營運、管道走向、水情變化、水費收繳及管水員信息輸入其中。昭君鎮農村供水服務站孫晶介紹:“只要打開智慧平臺,就能發現哪里缺水、哪處管道破損,便于在最短時間里搶修。我還可以在手機上操控水廠啟動與關閉,農戶足不出戶就能在手機上繳納水費。”
興山縣上源水務公司于2024年12月全面完成管理制度建立、內部管理部門組建、人員培訓、鄉鎮供水服務站掛牌、供水資產接收等相關工作,各鄉鎮農村供水服務站管水員、村組干部、群眾監督員全部到崗到位,宣告全縣農村供水實現縣域統管。
縣域統管營運兩個月,極大地改善農村供水環境。黃糧鎮界牌埡村一組村民田正北說:“現在家里供水有什么問題,打個電話,管水員就上門來幫忙處理了!”
▲李祖晨 攝
自從實現縣域統管后,全縣農村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督得以真正實現。截至目前,興山縣農村集中供水已經實現了全覆蓋,37846戶119000人,全部吃上了安全、放心的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