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供水一體化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環。供水集團深入貫徹中、省城鄉供水一體化安排部署,對所屬各公司供水轄區內農村供水情況進行梳理,實施了一批補短板、打基礎、利長遠的供水項目,有效解決城鄉群眾用水難題。
打牢供水基礎提升保障能力
小小的水龍頭,一頭連著發展,一頭系著民生。合陽縣地處渭北旱塬,以地下水為水源,供水基礎設施薄弱。每到夏季,水質變差、水量不足、水壓不穩成為困擾當地群眾的“老大難”問題。
(建設中的合陽縣農村集中供水工程)
為破解合陽縣群眾“用水難”瓶頸,2023年供水集團加強與合陽縣政府溝通交流,投資1.99億元啟動合陽縣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新建采用黃河地表水源的日供水規模2萬噸水廠1座及附屬設施。2025年1月2日,合陽縣農村集中供水工程(一期)通水運行,形成紅旗庫、黃河地表水、申都地下水三水源互聯互通格局,日供水達到4.5萬噸,實現了4鎮(街)22.89萬城鄉群眾共享同質同源優質水。
補齊供水短板 城鄉融合發展
同樣地處渭北旱塬的富平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170立方米,不足陜西省的1/6、全國的1/12,是典型的資源型水質型缺水縣。為保障群眾正常用水,2020年初,富平縣供水公司實施的富平縣供水水源及輸配水管網改擴建工程建成試運行,采用國際領先的超濾膜加反滲透工藝,通過日處理規模2萬立方米的北塬水廠,有效解決了富平縣城區和周邊農村18.6萬人以及254戶企事業單位飲用水問題。同時,配套實施的城鄉供水指揮中心實現了水質、水量、水壓全過程在線監控調度,進一步提高了供水安全管理能力。
(富平縣膜處理水廠)
2022年5月5日,富平縣供水公司實施的引黑河水入富工程通水,徹底改寫了富平縣單一水源供水的歷史。2024年,又先后實施了富平縣單村供水改造項目、老廟窖水區供水項目、白廟窖水改自來水工程等供水補短板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屆時將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對改善農村居民用水條件,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發展模式推進縣域統管
陜西地形地貌復雜,農村群眾居住分散,供水投資壓力大、管理成本高、維護難度大等問題成為制約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的關鍵因素。2024年,水利部和陜西省水利廳均對農村供水“縣域統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全省供水管理的龍頭企業,供水集團積極響應,通過管網延伸、“千噸萬人”以上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共接管運營蒲城、興平、鎮坪等38個縣(區)、152個鄉鎮、1208個村的農村供水,現有集中供水工程179處,村鎮供水人口210.6萬,年供水量達4165.53萬噸。
為實現農村群眾與城區居民享受同等供水待遇的目標,供水集團推出輕資產委托運營的“縣域統管”合作新模式。通過與屬地政府合作簽訂協議,將縣域內產權明晰、供水設施可正常運行的農村供水,以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委托供水集團進行專業化運營,進一步提高城鄉供水市場化運營、專業化管理水平。
自2023年啟動運營“縣域統管”以來,供水集團已與淳化縣、鎮坪縣、王益區等達成合作,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張貼“明白卡”、更換遠傳水表、完善用戶檔案等措施,進一步提高響應效率與服務質量。接管縣區農村供水投訴率下降明顯,出廠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維修及時率100%,群眾滿意度達99%,供水保障率提高至90%以上。正如王益區王家河街道辦南雷村村民鄂春陽所說:“如今的自來水穩定多了,基本不停水,洗衣做飯都很方便。”供水集團“縣域統管”模式不僅解決了群眾的用水難題,也為城鄉供水一體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從破解“用水難”到實現城鄉同質供水,從單一水源到多水源互補,供水集團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守護群眾用水安全的使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水務發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