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也不用開車去拉水了,打開水龍頭就有。”清鎮市衛城鎮金旗村村民曹遠文,擰開自家院壩邊上的水龍頭,清亮的自來水就噴涌進水缸中。通過建管齊發力,清鎮市已基本形成農村供水與城市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城鄉一體化供水格局。

清鎮市供水管網建設現場
“十四五”以來,我省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困擾眾多農民祖祖輩輩的吃水難問題不斷得到解決。目前,全省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達46.7%,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多,43個縣(市、區)初步實現縣域統管,超50%的農村人口通過企業管理的供水工程覆蓋。
貴州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很多水利工程都是零星分布在各個村寨中,建設和管護存在很大難度。許多水利工程建好之后,部分會因水源枯竭、管護不到位、工程被破壞等原因無法穩定發揮效益。為此,我省開始推行農村供水公司化縣域統管模式,按照“政府監管、企業化運營、專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總體思路,組建或引進專業化供水企業,推進農村供水縣域統管。

農村群眾用上統一管護水
貴州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已有43個縣(市)實現由一家或多家公司統一管理農村供水,今年將繼續發力,穩步推動行業管理向企業化管理轉型,力爭全省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超50%,縣域統管覆蓋供水人口超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