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位于貴州龍里縣龍山鎮余下村,半山腰處一座總庫容1608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如一條碧玉絲帶蜿蜒于群山之間。山體倒映水中,平靜的水面薄霧升騰,儼然一幅水墨畫鋪展開來。
“這是窄沖水庫,滋養著龍里縣數萬城鄉居民的生活用水與產業發展。”龍里縣水務局供水管理科長曹峰在水庫邊上向記者介紹道,縣城區的發展從這里起筆。
龍里縣水資源“南豐北少”,中部縣城區面臨供水需求大的局面。為改善供水環境,龍里縣于2013年開工建設窄沖水庫,并圍繞企業用水需求,投資1500萬元新建園區700毫米管徑供水主管9公里,保障日穩定供水0.7萬立方米,輔以實施節水改造降低用水成本,為恒力源、雪花啤酒、高金食品等高產值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供水保障。
“窄沖水庫的水直接輸到廠區,再也不用擔心園區用水緊張,生產常受影響了!”龍里縣工業園區內有關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水庫的建設,配套設施的完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2024年,全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戶,累計規模工業總產值93.63億元。
窄沖水庫自2020年完工投用以來,年供水總量為1427.4萬立方米,其中城市年供水量為1089.8萬立方米,灌區年供水量為319萬立方米。窄沖水庫為龍里縣城區、北部工業園區及中鐵生態城等區域供水,同時減輕下游河道的防洪壓力,不僅破解了縣城北部工業園區的“用水荒”,更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書寫了一幅“水潤民生、產業興村”的鮮活畫卷。
沿著山路繼續前行,大約20分鐘車程,記者來到龍溪水廠控制室,電子大屏正實時展現著沉淀池的場景,一個個水槽整齊排列,水流潺潺,來自窄沖水庫的水經過層層過濾后將送往千家萬戶。
“我們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清晰呈現了水廠各部位的運行狀態與數據。”龍里縣供排水總公司龍溪水廠負責人陸桃介紹,通過智慧化手段,能夠讓運行人員“足不出戶”,便可掌握水廠最新運行動態,不僅能保障水質安全,更能提高供水效率。
水資源流到水龍頭,居民幸福感持續提升。
“嘩......”伴隨著流水聲,龍山小院的工作人員清洗食材為客人準備晚餐,這是一家位于龍山鎮龍山社區的農家樂用水場景。
“打開水龍頭,便能正常用水。這在窄沖水庫修建前,是不敢想的事。”龍山小院老板余慶濤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用的是溶洞水,枯水期水量小,汛期水中的雜質會堵住管道,用水十分不便。他曾親眼目睹父輩們疏通水道的艱辛,心想什么時候能用上自來水就好了。
如今,自來水的開通不僅解決了當地的生活問題,還帶動了當地的產業發展。
“用水有保障后,村里種起了松茸、西藍花等,發展蔬菜產業,村里的老房子也被盤活開起了農家樂,村集體經濟實現新的突破。”龍山社區黨總支書記余志明樂呵呵地說,去年我們的村集體經營收入超90萬元,今年村里準備配套建設食品加工廠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廠房已完工,預計下半年投用。
此外,依托窄沖水庫的優質水源,龍里縣打造了河谷景區、四季花海等生態旅游項目,配套建設停車場、燒烤攤點,吸引游客體驗“水岸經濟”。水庫下游的村寨,民宿集群拔地而起,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超30%,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窄沖水庫只是龍里縣城鄉供水的一個縮影,在龍里縣城鄉供水一體化推進圖上,21座水庫、19座水廠、164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均勻分布在15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在建或規劃建設的管網將一座座水庫、水廠緊緊相連,基本形成了“南水北調、東西互濟、多源互補”的供水格局。目前,龍里縣已建成供水管網達3000余公里,企業化率達90%,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65.5%,自來水普及率達93.38%,一張全縣互聯互通水網已經形成。
一灣碧水,不僅潤澤了龍里的土地,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窄沖水庫的故事,正是貴州山區破解工程性缺水、書寫“水文章”的生動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