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計劃出爐
實施項目412個
日前,2025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四合一”計劃正式出爐。今年全市計劃實施項目412個,其中新建項目324個,續建項目88個。項目類型涵蓋市政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交通、水利、鄉村振興、民生安居、產業綜合、自然資源等方面。
或為片區升級增添動力、或為城市更新蓄勢賦能、或為日常出行暢通道路、或為改善民生補齊短板……翻看今年“四合一”計劃,不少項目“備受矚目”——高質量加快寧馬城際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前與南京段實現同步竣工投入試運營;推進建設湖北路過江通道,啟動路基及橋梁段施工;巢馬城際鐵路爭取年內基本完成站房建設、公鐵大橋鋼梁架設和軌道板鋪設。此外,還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8個,推動建設10個完整社區,主城再添10個口袋公園、5座驛站……
01
基礎設施類:
加快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今年我市將繼續推進寧馬城際、巢馬城際、湖北路過江通道、S446建設工程、S205圍烏路改建工程等軌道交通、高速路網、國省干線建設,規劃新建燕山路、梅花路、東城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同時,進行寧蕪鐵路擴能改造(馬鞍山段)項目基礎施工,推進205國道路面養護、國省干線公路路面養護工程,加快實現與周邊城市的互聯互通。
推進重點片區開發建設。今年我市將加快推進陽湖片區十七冶醫院陽湖院區、陽湖小學等公服設施項目建設,籌備東城路、規劃二路等道路前期;扎實推進秀山片區開發建設,加快軟件路、廬山路等12條道路建設,啟動小輕山公園和秀山湖周邊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加速馬鞍山南站片區城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實施。
推動產業配套設施完善。長三角融合發展產業園計劃年內開工,新能源制造產業園項目和軟件園新基建項目年底將迎來竣工,智能制造產業園、長三角(和縣)綠色蔬菜產業基地等工程建設持續推進,面向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算力產業平臺“E聯矩陣”即將面世。此外,在江寧—博望省際毗鄰地區,寧博創智谷配套基礎設施(三期)項目即將啟動,振興大道年內部分完工,寧馬一體化中心醫院及健康養老中心也被列入建設計劃。
02
民生保障類:
推動全域城市有機更新
改善住房保障條件。今年全市計劃改造城中村、危舊房1016戶,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3970套,改造老舊小區28個,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0部。同時,推動鄧家山伴山公寓、含山開發區人才佳苑、和縣經開區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推進花山區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雨山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并陸續完成城區老舊設施更新。
▲ 雨山區菁萃里安置小區525套安置房分配中 資料圖
優化社會公共服務。今年我市將實施花山區新能源智慧停車場及小區配套強基改建工程,新建馬向路南側停車場,主體建成萬達廣場公交樞紐,改造向山農貿市場和南山農貿市場。計劃馬鞍山市烈士陵園提質改造項目年內完工、安徽工業大學先進技術研究中心年中竣工,并同步推進采秣小學江東分校、市老年大學紅旗路校區、師范附小秀山分校、市全民健身中心、和縣新二中等系列文體項目的工程進度。
▲ 圖為市政務服務中心東側停車場充電站。
提升城市形象風貌。今年,采石磯景區、濱江芳草地、林散之藝術館、李白文化園等風景名勝將迎來改造提升,還計劃實施凌家灘遺址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項目、和縣猿人遺址護坡防護工程和篾匠街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望夫山待歸亭、和縣文昌塔公園。此外,還將進行馬鞍山山體修復、雨山山體排水系統改造,在東湖公園、森隆英郡小區北側、海棠灣小區南側、紅星中學南門、永豐河雨山路入口等地塊新添口袋公園。
03
生態環保類:
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今年我市將加快環境整治步伐、持續改善水環境,大力推動城鄉地區減排增綠。
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今年我市繼續推進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提標改造,計劃改造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投放設施、垃圾轉運站、廚余垃圾轉運站等1728座,更新壓縮設備22臺(套),車廂可卸式垃圾車、洗掃車等30輛;啟動建筑垃圾處置廠閉庫工程,開展雨山區建筑垃圾消納場生態環境整治;持續推進葛羊路沿線環境整治提升和霍里街道北側閑置地塊整治。
▲ 圖為市工業固體廢物填埋場。
在河道及水環境治理方面,長江入河排污口及環境整治項目、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和縣段)等工程均在穩步推進。同時,計劃開展石臼湖水質提升和飲馬湖水系治理,謀劃小菜園污水專管項目、同意村污水整治工程,建設凹山湖生態綠心、高村湖水上樂園等礦區生態修復品牌工程。此外,在縣鄉持續推進雨污分流查漏補缺與排水管網維護。
▲凹山湖(胡乾亮 攝)
在農業與農村發展方面,我市今年計劃改造“四好農村路”103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3.99萬畝,當涂、和縣等還將繼續推動和美鄉村建設,馬鞍山經開區推進城鎮化補短板項目,鄭蒲港新區持續開展農村環境整治……
04
應急管理類:
筑牢城市安全穩定防線
根據規劃,今年我市將繼續推進城市應急體系構建,全面提升城市應急處置能力,建成馬鞍山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四期)項目,補齊前期短板,實現8公里高壓燃氣管網施工振動監測、523公里供水管網監測全覆蓋、排水易澇區域監測及6座橋梁結構監測,拓展公服類、公租房、殘疾及特困等家庭燃氣用戶終端以及液化氣全流程監測,并增加水環境、建筑消防、電梯專項、地下管線普查等專項,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維系城市平穩運行。
▲ 電梯維保人員更換高層電梯鋼絲繩 資料圖
2025年,全市將加力推動城市燃氣、供水、排水、污水、供熱等地下管網和綜合管廊建設改造,計劃改造供水老舊立管115公里、燃氣老舊立管400公里,改造移交8個二次供水設施,并實施市區燃氣“三件套”安裝工程,逐步實現中心城區39.6萬戶天然氣用戶燃氣安全裝置全覆蓋。
此外,今年內馬鞍山市排澇通道整治工程、市排澇泵站改擴建工程、市雨水管道提標改造及積水點整治工程等項目也將全面完工,不斷提升城市排澇風險應對能力,保障強降雨天氣的城市防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