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濟鋼水廠
建設再生水系統“一張網”
供水是最基礎的民生需求,2025年,濟南在水資源保障上有哪些措施?王學軍表示,受市民關注的太平水庫、馬頭山水庫已經開工,并在去年取得較快進展,今年將加快推進這兩座水庫以及田山灌區與濟平干渠連通工程擴建項目,挖掘水源調蓄工程供水潛力。今年,位于高新區的臨空水廠將完工。
除了已經開工的水廠,今年濟南還會新建水廠。王學軍透露,濟南今年計劃在主城區開工建設濟鋼水廠、彩石東配水廠及小嶺路加壓泵站,改造居民小區供水設施、設備,優化中心城區供水格局,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在主城區周邊,濟南將實施長清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南部山區供水保障工程,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同時,濟南還將在鋼城區、歷城區分別建設北田莊水廠、歷城區備用水廠,滿足區域供水需求。
“濟南將加快建設國家再生水利用試點城市,繼續實施2023-2025年濟南市再生水利用工程,為城市開辟‘第二水源’。”王學軍說,濟南將沿韓倉河、北太平河等河道敷設再生水管線73.4公里,為河道進行生態補水,并完善沿線區域再生水管網,加快建設再生水系統“一張網”。
實施36條(段)河道治理
提高河道防洪排澇能力
除了加強水資源保障,濟南今年也將在排澇上下功夫。
王學軍稱,濟南今年將系統排查整治,進一步完善防洪排澇體系。通過河道綜合治理、病險塘壩治理、山洪溝治理、城市排水管網常態化清淤、城區防洪除澇標準提升等工程,提高濟南洪澇災害防御能力。
濟南將按照“上攔、中疏、下泄”的原則,推進七里山、燕子山等12座山體攔蓄工程,攔蓄山體雨水,減少道路雨水徑流;繼續實施西濼河、大辛河等36條(段)河道綜合治理項目,通過拓寬改造、清淤疏浚、橋梁改造等措施,進一步提升河道防洪除澇能力。
同時,濟南將實施高新區機場二期外圍防洪排澇治理項目,通過清淤擴挖和新建溝槽、河道擋墻、生產橋涵等措施,綜合治理機場外圍8條共11.23公里排水渠。
此外,濟南將繼續實施長清區北大沙河、商河縣土馬河、起步區大寺河等5條(段)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通過清淤疏浚、河堤修整等措施,進一步提高黃河流域、海河流域河流全河段行洪能力。
濟南還將實施鋼城區天井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下降甘、毛家峪等63座病險塘壩保安全加固工程,消除水利工程安全隱患,增強水庫、塘壩攔洪削峰、蓄水興利能力。
實施32處名泉景觀提升工程
開工小清河生態廊道工程
“水資源要做好保障,也要做好保護。”王學軍說,新的一年,濟南將堅持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強水環境治理。通過實施污水處理廠站建設、農村污水治理、生態廊道建設等措施,深化生態修復成效。
“污水處理對于保護環境、維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王學軍告訴記者,濟南將開工建設華山北污水處理廠(一期)、中央商務區污水處理廠,完成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9萬立方米每天。實施大金污水處理廠、水質凈化三廠、水質凈化四廠提標改造項目,新增準Ⅳ類水質達標處理能力30萬立方米每天。濟南今年將完成長清馬山污泥焚燒處置中心一期工程,每天處理污泥800噸,實現中心城區市政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
王學軍表示,今年不僅要給水環境“去污”,還要給水生態“添綠”。2025年,濟南將實施32處名泉的名泉景觀提升工程,通過完善泉水標識系統、整修泉池欄桿、鋪設觀泉步道、新建和修繕景觀亭、增加泉水特色文化標識,綠化美化等措施,達到“泉池完整、簡介齊全、標識統一、文化彰顯、景觀協調、宜賞宜游”的目標。
據了解,濟南市民關注的小清河,今年也要進一步“優化”。王學軍透露,濟南計劃實施濟南小清河生態廊道工程(一期水利工程部分),通過穿堤涵改建、排澇溝建設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小清河防洪除澇工程體。“小清河生態廊道工程,目的是將其打造成集防洪、航運、觀光等功能為一體的河流。”王學軍說。(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