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和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提升的攻堅浪潮中,沈陽水務集團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國資委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瞄準“東北領先、全國一流”目標,扛牢為城市建設提供高質量要素保障、為市民生活提供高質量服務保障“兩個責任”,圍繞“精益管理提升年”活動主線,凝心聚力謀發展,精益求精強管理,聚精會神抓黨建,“三能”機制榮獲市委改革委員會首屆制度性創新成果二等獎。
一年來集團深化改革、優化保障、精益管理、智慧轉型,不斷探索提升服務質量新途徑。集團全年供水總量5.87億立方米,新建配水廠5座,實現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200公里。多途徑全方位監管營業查收,實查實收實現質的飛躍。加大力度推進高漏失泵站改造和測漏修漏常態化,日減少無效供水5.5萬余噸,綜合漏損率同比下降4.2%。在貫徹落實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道路上,水務集團積極探索“四個構建”,全力打造智慧水務新引領。
夯實管理根基筑牢發展“防火墻”
構建內部控制新體系,以制度為基,治理為法,智慧為翼,強化頂層設計。全面啟動制度流程“廢改立”,修訂完善各類制度351項,優化營業、財務、招采等業務流程299個。通過實施漏損管控動態化管理,完成營業管理系統平臺迭代升級,實查實收管理全面夯實,“人、卡、表、費”管理實現全覆蓋。運用騰訊地圖等工具組織完成“營銷綜合管理系統平臺”迭代升級,全市430.15萬用戶卡片信息實現全域化、系統化、平臺化管理,創新成果取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及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強引擎”
構建智慧水務新平臺,在夯實內部控制基礎,筑牢管理防線的同時,集團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擁抱科技,智慧水務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突出體系搭建與數據核查,同步搭建供水、調度、管網、二供、營銷、監督等信息化系統,實現工作全程可追溯、可預警、可考核、可監管,實現供水全流程數字化管控。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打造“云信水鏈”水務數據服務平臺,構建“3331”運營模式,平臺成果在中國互聯網協會數字發展論壇上被評為“2024年度互聯網助力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特別推薦案例”。
情系民生開啟服務“直通車”
構建暖心服務新途徑,堅持民生為大,始終秉持“親清服務、點滴相伴”服務理念,營商環境建設實現新跨越。統籌謀劃大型計劃內檢修及排遷作業項目,推行“無感式停水作業模式”,停水不停供,保障暖心服務分秒在線。一點一策保障冬季供暖用水,全市3000余座換熱站未發生一起因供水停運造成的事故。
攜手共進激活發展“動力源”
構建對外合作新模式,潛心研究學習,合作交流成果顯著。加強央地合作,與中國鐵工組建聯合工程項目經理部,積極引進央企先進管理經驗及模式,引領和推動工程板塊強管理、防風險、創品牌、提效益,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質量明顯提升。緊密對外交流,攜手E20環境平臺,成功舉辦第九屆供水高峰論壇,全國百余家水司及上下游產業鏈供應商的500余位代表共赴沈陽。聚焦“打造新智供水,助力區域振興”主題,積極探討以“質”“智”“制”融合促進水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充分展示了集團對外新形象、貢獻了治水新經驗。
改革征程萬里闊奮楫爭先再出發
未來,水務集團將始終堅定不移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及市國資委黨委有關國有企業改革的戰略部署,堅定做強主責主業,做優服務保障,做大新興產業決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再啃“硬骨頭”,勇打“組合拳”,以堅實的步伐、昂揚的斗志,全面向著打造活力水務、民生水務、精益水務、創新水務不斷邁進,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水務力量,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為沈陽市的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