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南昌市召開調整自來水價格聽證會,30個代表中29人同意自來水漲價,而持反對的1人,僅是要求“漲幅”不要過高。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時,這樣的一邊倒結果在網絡上引發了網友熱議,自來水到底應不應該漲價?所謂的“民意代表”是否能真正代表民意見?
對漲價持支持態度的網友如“fzq1973”在江西論壇發帖,一方面南昌市的水價與周邊城市相比,并不高;另一方面水價的上漲,對于市民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應該會有一定的幫助。
網友“pine98”在跟帖中表示,應該考慮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還有水的浪費不但是居民,主要是耗水大戶,如工廠、洗車業、洗浴業等,對這些大戶的水價要提高。
網友“龍須面”認為,從幅度來說,此次漲價的幅度很大。不知是否考慮到低收入的家庭?他建議:漲價應該實行累進制,即規定市民每月人均用水在多少噸內是多少錢。超過這個噸數就成倍收費,這樣一可以避免增加低收入家庭的負擔,保證他們用的起水。二可以真正增加市民的節水意識。
也有網友態度鮮明地反對漲價,網友“stst”跟帖認為,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漲價理由,他是堅決不同意上調水價的。“因為水價與周邊省會城市相比偏低,所以就提價,這也算是提價的理由?怎么不想到南昌的收入水平排在全國的位置呢。把營運成本公開出來,讓老百姓好好評判一下,到底為什么漲價?節約水,要漲價,節約糧食,要不要漲價?節約用煤氣,要不要漲價?什么資源不節約?那什么都可以漲價了嗎?”
網友“中國涵之”在江西博客中寫道:“中央政府倡導更多的財力應該傾向民生工程。為民減輕負擔。有的地方還為居民發放紅包,以增加居民收入,拉動內需。然而此時的南昌市政府逆中央精神而提高水價是不恰當的”、“本來就盈利的自來水壟斷企業,憑什么說虧9700萬就一定要讓百姓買單?企業的審計報告有沒有?企業的經營者年薪多少?自來水專項建設資金是否真的??顚S??等等,不能企業自身管理導致的虧損也成為提高水價的理由”。最后他表示,反對此時提高水價,政府責無旁貸的應該把部分用于形象工程的資金放到民生工程上,特別是人們必須維系生命的“自來水”工程。同時,也希望紀檢、審計部門有必要檢查、審計一下自來水公司的資金使用情況。“一個本該盈利的壟斷企業為何總喊虧損?為什么同是民生企業的公交公司就不存在虧損呢?”
一個關系民生的重大漲價問題,居然參加的人員就那么幾個居民代表,而且他們是否有資格代表民意,是大多數網友質疑的問題。當在媒體《江南都市報》在聽證會的同時,隨機采訪10名市民,其中僅2名持中立態度外,都反對自來水漲價。對此,網友“大嘴鳥”指出,“聽證代表不是民意的代名詞,更多的時候只能代表一個生命的個體。他們到底能在多大層面上代表普通市民的意見?我們不難看出,如果聽證者可以被指派,可以被授意,聽證的結果也就不排除被操縱的可能,‘聽證會’出現29:1的結果也就不奇怪了”。
他認為,“真正的聽證會應該是一個政府聽取民意、群眾呼聲的地方,開了就應該好好聽取市民的意見。倘使聽證會內坐的是某種單一的‘屁股’,又存在‘屁股決定腦袋’的情形,民意就有可能被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