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最后一公里”供水安全,我市將“解決市城區2萬戶6萬人的二次供水問題”納入2024年十大市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由市自來水公司具體實施。
煥然一新的二次供水設備設施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雖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好事,推進起來卻極為不易。為此,市自來水公司全力攻克技術難題,協調解決改造中居民利益訴求問題,構建起全民參與、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條更好、更快、更優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之路。如今,改造任務已全面完成。
泵房裝上“智慧腦” 管理添了“千里眼”
走進萬基銀座小區的新泵房,干凈清爽的感覺撲面而來。只見粗細不同的供水管道井然有序地排在水泵周圍,濁度儀、余氯儀等在線水質監測儀器實時監測水質變化。
“原來這里的泵房是和消防泵房是合用的,設施設備非常陳舊,我們對原泵房進行了改建。”在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提供的照片上,記者看到,老泵房陰暗潮濕、設備簡陋,大部分管道已是銹跡斑斑,存在明顯“跑冒滴漏”痕跡。
工作人員巡查泵房
據小區住戶介紹,老泵房僅有2個加壓泵,樓頂有1個水箱,住戶都是通過水泵加壓,抽到樓頂水箱再進行供水。如今,通過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自來水不需要經過樓頂的水箱,而是利用新建泵房加壓,直接送到各家各戶,水質和水壓都有了明顯保障。
“我們建設的泵房在滿足基礎需求之外,還增加了智能安防、數據采集、監控平臺等功能,具有高顏值、高智商、高安全、高標準的特點。”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為加強二次供水設施管理,我們成立了邵陽市寶潤二次供水有限責任公司,泵房的建設嚴格按照省內技術標準執行,通過制定省標的相關專家及省住建廳專家評審,才正式投入使用。”
在市自來水公司二次供水智慧化平臺上,信息不停刷新跳動。操作員輕點鼠標,泵房現場畫面、維保記錄等清晰可見。如今,通過數字化賦能,看似無人值守的泵房,實際上有了24小時全天候的保障。工作人員既能通過遠程監控掌握泵房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又能通過對泵房運行中積累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預測,進一步提高泵房的維護效率、降低維護成本。
“一開始,我們都擔心泵房建在小區里會有噪音。后面才發現,泵房門一關,根本聽不到什么聲音,大家都很滿意。”在市公安局三號家屬院,居民們對充滿科技感的智慧泵房同樣贊不絕口。
市公安局三號家屬院內新建的一體化智慧二次供水加壓泵房
北塔區資新社區是我市最大的改制企業社區。此前由于設施設備使用年限過長,泵房大小問題不斷,社區居民對供水設施改造期盼已久。“以前是這里修好了,那里又壞了。花了錢不說,還動不動就停水。”社區居民王女士說,最讓她擔心的還是水質,如今通過改造,實現了用水自由,“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經過我們的測試和對比,新泵房每月所需電量不及未改造之前的一半。”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字,由于設施設備老化,社區泵房每月電費達上千元,新泵房建好后,一個月的電費僅幾百元。這也就意味著,居民交同樣的物業費,泵房省下來的錢可以更多地用于其他公共設施建設。
“螺螄殼里做道場” 打造二供改造邵陽方案
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并非易事,往往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難關”。例如,改造的小區多為老舊小區,受場地空間等條件限制,泵房改造無異于“螺螄殼里做道場”;再比如,改造勢必會對群眾用水、出行等各方面生活造成影響,如何將影響降到最低,同樣考驗著技術和智慧。
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新的二次供水設備設施
長嶺新村小區是我市最早建成的幾個小區之一。由于當年建造技術等方面的局限,小區使用的鑄鐵供水管道容易生銹腐蝕,存在漏水等現象。“改造前,水龍頭里流出的水經常又黃又渾濁。”在小區居民李先生的記憶中,用水問題困擾他家許久。
市自來水公司通過走訪,對長嶺新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后,第一時間將其納入了改造清單。為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市自來水公司邀請社區、業委會、業主代表等,共同實地踏勘、多方聯動協調,在確定位置和樣式后,開始全面施工。同時,針對小區老年人使用電腦存在困難、無法進行一戶一表登記等問題,由小區業務會上門逐戶登記;針對部分在外地的用戶,小區業務會做好解釋和線上登記工作,實現用戶申請線上線下一體推進。
邵陽市寶潤二次供水有限責任公司揭牌
新泵房選址,也是“老大難”問題,既需要技術支撐,更離不開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市公安局三號家屬院新泵房在選址階段,就遭到了部分居民的質疑與反對。原來,該家屬院沒有地下車庫,地面空間又十分有限。泵房建在院內,居民既對占用了車位頗有微詞,又擔心泵房有噪音影響日常生活。
“為做好群眾工作,我們一方面協助業委會,加強與持不同意見的居民溝通,帶他們實地察看老泵房設施,讓大家感受改造的緊迫性,另一方面組織居民代表前往其他已完成泵房改造的小區參觀,消除大家的疑慮,最終在盡可能少占用車位空間的前提下,完成了一體化泵房的建設。”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新泵房投用后,居民用水舒適度明顯提升,原本對改造還存在質疑的居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更有居民代表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泵房改造并非一勞永逸,如何確保市民持續用上優質水、安全水、放心水?市自來水公司積極打造二次供水設施全鏈條監管,將完成改造的泵房全部納入公司智慧水務系統進行統一運維管理,確保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解決。
小區居民送錦旗致謝
“他們在后續的管護中很用心,有什么問題,立馬就趕過來了。”當問及對市自來水公司的服務評價如何時,江北明珠小區物業負責人感觸頗深。
12月10日凌晨,江北明珠小區泵房因電壓不穩,導致設備停機。當監控平臺發出警報后,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排查原因,并重啟設備,使其迅速恢復正常運行。“無論多晚或者多早,只要發現故障,我們都會迅速趕到現場。”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安排專業人員定期開展巡檢、水箱清洗、水質檢測、設備養護等各項工作,以保障市民用水安全。根據市自來水公司計劃,下一步,將繼續根據前期摸底情況,制定并實施第二批老舊小區供水泵房改造計劃。同時,進一步升級二次供水智慧化平臺,不斷拓寬監測維度,加強運維管理,爭取將全市符合標準的二次供水設施全部納入二次供水智慧化平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建統管,切實增強邵陽供水系統“最后一公里”保障能力。
記者手記
從“源頭到龍頭”,二次供水作為城市供水大系統的末端環節,直接面對居民,是供水質量和安全的最后保障。
然而,隨著改造駛入快車道,改造工程中統一意見難、部門協同難、資金到位難等問題將進一步凸顯,成為改造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為此,深入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還需進一步明確改造標準和要求,凝聚屬地和相關部門合力,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各方信心,爭取更多公眾對改造的理解與支持,讓安全放心的自來水流入百姓家中,滋潤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