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水務面向2049發展戰略”主題沙龍活動舉行,本次沙龍由廣州市水務局主辦,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承辦。沙龍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國工程院院士唐洪武、廣州市規劃協會會長潘安、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與工程院總工程師莫罹、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劉丙軍、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文龍六位專家,共同探討廣州水務面向2049發展戰略。
專家們基于水務發展實際,圍繞2049廣州面臨的機遇和風險挑戰,從水務工作如何應對未來風險、實現水務數字化、城水融合發展等方面展開深入研討,交流分享洪澇治理、水資源保障、智慧水務等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應用。
廣州水系發達、水網密集,擁有5900公里水系。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給水務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城市化進程導致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等問題愈加突出。深入研判2049水務工作面臨的關鍵問題,探索特大城市水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對支撐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具有重要意義。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姚漢鐘在會議致辭中表示,今年4月廣州印發了《廣州面向2049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建設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總體愿景。廣州市水務局也迅速啟動了廣州水務面向2049發展戰略研究、編制工作。作為超大城市,面向2049的水務發展戰略,要從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更以人民為中心出發來思考、回答時代之問、廣州之問。
研討現場,唐洪武院士指出,城市人口是影響水務發展的重要因素,水務2049需統籌考慮人口變化趨勢,研究各類資源的需求量。其次,對于未來產業的發展需求,需協調好跨區域的資源調配與城市發展布局之間的關系。在智慧化發展愿景和目標方面,要加強對數據的捕捉感知和后期的風險智能分析,提高研判能力。

主題沙龍活動現場
王浩院士線上參加了會議,他強調了智慧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大模型在水務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前景,指出大模型對現有機理模型的替代將顯著提升模型智慧化程度。其次,是極端天氣頻發的問題。到2049年超標準的極端災害如洪澇、風暴潮、臺風和流域暴雨等造成的問題或更嚴峻,防洪、防潮、防臺、防流域性大洪水等是主要的挑戰,應強化基礎設施的韌性保障、應急搶險以及各系統的精準調度,提前謀劃、建設好流域級、城市級、區鎮級的三層防御體系,提高抵御災害的韌性水平。
參會專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異軍突起為世界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尤其在城市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面對復雜場景的業務應用,現有技術仍存在可靠性不高、理解能力不足等問題,仍需加大投入力度,探索人工智能在水務行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