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應,民呼我為。”自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以來,株洲市石峰區井龍街道聚焦企業和群眾兩大服務對象,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一份份切實有效的“工作清單”,持續辦好事、解難題。
給企業職工愛車“安個家”
“上班停車經常繞好遠,耗時長還不方便。”工作在井龍街道的一名企業職工李海洋曾苦不堪言。井龍街道地處石峰區東北部,位于株洲高新區田心片區,企業眾多,“沒地方停,隨意停在路邊不僅違反交通規則,還有交通安全隱患。”解決“停車難”逐漸成為職工的普遍呼聲。
區委、區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井龍街道積極擔當,履行屬地責任,今年8月初,通過深入企業實地調研,廣泛收集企業職工及市民的停車需求與建議,同時聯合交警等部門結合園區道路停車位現狀、車流量、停車位設置要求和道路地形等情況綜合設計,并不斷優化方案。
8月底,中車大道、規劃支路、裝備路等交通要道及企業周邊區域新增設停車位共計252個,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道路兩旁不再雜亂無章,有效緩解了企業職工的“停車難”問題。
茅太新村:點亮村民“幸福路”
“以前夜里哪有這么熱鬧啊,到處都是黑漆漆的,我們都不敢出來散步。”村民溫華高興地說。
幾個月前,茅太新村除主干道交太路裝有路燈外,其他地方到了夜晚均是一片漆黑,村民夜間出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村里為方便村民休閑健身特意修繕的3公里綠道,也因為沒有路燈,鮮有人至。

茅太新村在主要道路裝上太陽能路燈
茅太新村村支兩委以及駐村工作隊在多次上戶中,認真傾聽村民的心聲,了解到村民對夜間照明的迫切需求,上報街道后,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和實地考察,初步確定“點亮”方案,決定利用相關幫扶資金在全村主要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
為保障村民“幸福路”的點亮,施工人員加班加點清理路障、預埋電纜,街道、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三方協同,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10月初,219盞路燈全部安裝完畢并順利投用。
路燈裝好后,村民們紛紛在“幸福株洲”微信群里點贊叫好,他們興奮地表示:“現在晚上出行再也不用擔心了,村里變得更亮了,我們出行也更安全了!”
郭家塘村:讓村民飲水更方便、用水更透明
2019年以來,郭家塘村積極推動水改工作以保障村民用水,由于技術限制和現實情況不同,郭家塘村5個小組共計110戶村民所使用的傳統機械水表,在使用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有的村民沒有按時繳納水費,便會導致附近一片區域停水。
負責抄表收費的“鄰長”郭浩江稱:“自來水干凈又安全,方便了我們整個村,就是抄表收水費有點麻煩,抄表后也不會立刻來水,村民總是抱怨。”

郭家塘村水表改造。
在7月的村黨總支與村委會聯合會議上,經小組長與村民代表一致同意,郭家塘村飲水智能化改造正式啟動。
“安裝智能水表后,家家戶戶用水信息更透明,不僅提高了村民的節水意識,也讓用水保障更穩定。”
通過前期小范圍試點確保效果后,全村140余戶村民家里的智能水表已全部改裝到位。相較于傳統水表,智能水表配有遠程抄表、預付費和自動報警系統,村民們拍手稱贊:“再也不用擔心欠費停水了。”
九郎山村:讓廉租房租戶更有歸屬感、幸福感
荷花家園廉租房項目位于井龍街道九郎山村,1547套保障性住房中已有1498戶入住,租戶約4500人,大多為外來戶口,互相聯系較少,小區配套設施相對滯后,荷花家園的居民曾說:“小區名字帶有‘家園’二字,但基本感受不到家的氛圍。”
今年以來,井龍街道聯合瑞豐物業公司成立了小區黨支部,組建了物業管理委員會,建立了四方議事機制,化“難事”為“易事”:小區的電梯運維有保障了,衛生環境大幅改善了……

改造小區道路
物業公司與業委會牽頭,在充分征求小區居民意見的基礎上,依托物業用房,探索小區長者餐廳、托老托幼、家政服務等“物業+生活服務”,打造集黨建、休閑、文娛、健康、生活于一體的“睦鄰5+1”共享空間,讓小區“安居”又“宜居”,租戶的幸福感持續提升。
“現在可好了,不想做飯還可以下樓吃飯。”長者餐廳還針對小區內的特困人群免費供餐,對行動不便和失能人群提供一對一送餐服務。
志愿服務隊伍集結號也在小區內吹響了。小區黨支部牽頭制定了志愿者花名冊和年度活動計劃,開展常態化多元化便民活動,不僅服務了居民,也增強了鄰里關系,讓荷花家園漸漸成為一個整體。
井龍街道始終堅持民意先行,以民生事實問題為切入點,持續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推動正風反腐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切切實實解決轄區企業、群眾切身小事,答好基層治理“幸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