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分區管理是控制城市供水系統水量漏失的有效方法之一。dma被定義為供配水系統中一個被切割分離的獨立區域。通過對進入或流出這一區域的水量進行計量,并對流量分析來定量漏損水平。今年起,市供水行業指導推進各企業開展dma小區漏損精細化治理工作。
上海市自來水奉賢有限公司今年以來持續開展漏損治理工作,不斷總結前期漏損控制工作的實施效果與存在的短板,做好dma小區精細化治理和各項重點任務,進一步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
案例一
南橋供水管理所莊行站轄區內的莊行新苑小區,用戶數多達1083戶,具有區域面積大(分第一,二,三標段),小區管齡時間長、老化嚴重的特點,外加內部還有政府辦公場所,管線較復雜。
該小區一直以來漏損率不甚理想,今年一月份漏損率甚至達到47%,夜間小流量在4m³/h左右。僅憑借小區平衡總表(三級表)無法迅速準確地查找漏點,因此莊行站與南供所信息管理科溝通,通過加裝四級平衡表對該小區進行分區域分段實施監控。
在加裝四級平衡表后發現第二標段夜間最小流量為3.6m³/h,日均水量為145m³。范圍縮小后服務代表立即進駐,開展多次地毯式查漏,找到了一處dn50漏點,修復以后夜間最小流量為0.9m³/h,日水量減少約65m³。漏損率從原先47%左右降到15%左右。
莊行新苑案例就是通過加裝平衡表細化計量監控區域,減少查漏工作量,提升檢漏的精準度,有效減少漏損水量的體現。
案例二
沿港河路478弄金碧苑小區于今年1月漏損率明顯上升,為35.84%,通過查詢漏損平臺,發現考核表的夜間最小流量異常,達到6m³/h。新城站立即派供水服務代表對該小區進行查漏,發現是dn200進泵管接頭滲漏,維修完成后隔天發現夜間最小流量還是偏高,說明仍存在其他漏點。
通過反復查漏,于3月28日發現位于25號樓墻角邊小區出泵管有漏水聲,通知物業后立即開挖,該管埋深近3米,挖開后發現是由于房屋沉降導致管體破裂,隨即進行了修復。修復后該小區漏損率得到了明顯改善,1至4月累計漏損率為37.04%,4月至今累計漏損率降至11.2%,夜間最小流量降為1.7m³/h。如果不及時發現該漏點,可能會繼續造成房屋沉降,既為公司挽回了損失,又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
上水奉賢公司將繼續通過加強排查dma區域的用戶勾連準確性、觀察夜間最小流量突增值、分析日水量的變化值等方式,將漏點消滅在萌芽狀態,達到降低漏損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