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寧縣歷史上干旱缺水,被稱為“苦瘠甲天下”,屬全省中部18個干旱縣之一,長期以來人畜飲水困難,嚴重影響廣大群眾正常生活,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上下求索 涓滴之水入旱塬
翻開隴中旱塬的歷史長卷,仿佛大自然在這里只留下了兩個字:干旱。隴中之難、隴中之苦,沒有經過的人是無法想象的。十年九旱是最真切的寫照,苦甲天下是最生動的詮釋。
隴中百姓流傳的花兒民歌,道盡缺水之苦:“尕雞娃沒叫者起來了,一桶水背回者天亮了。”
缺水的故事講不完。引洮河水,解隴中渴,旱塬幾代人翹首以盼。
上世紀50年代,甘肅省提出了引洮河水到中部地區的設想。于是,一個凝結了多少人心血的工程、跨越世紀的工程開始誕生——引洮工程的名字,從此響徹了隴原大地。1958年,引洮供水工程開工建設。但受當時經濟與技術的限制,于1961年全線停工。于是第一次引洮工程的歷史被淹沒在過往的烽煙里,一度成為靜寧人心中久久不能忘卻的痛。
滴水貴如油。貧瘠的隴中,干旱的靜寧,一直牽動著各級領導殷切的心。2006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時隔近半個世紀,引洮工程再度上馬。一個曾經熟悉、又富有新生希望的名字——引洮工程,又一次走進了靜寧兒女的心中。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專程實地考察引洮供水工程建設,并叮囑說:“民生為上、治水為要,要尊重科學、審慎決策、精心施工,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凈甘甜的洮河水。”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甘肅加快工程建設步伐。逢山開洞,遇水架橋。帶著數百萬隴中群眾的期盼,2014年12月28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工程覆蓋蘭州、白銀、定西、天水4市的榆中、會寧、安定等9個縣區,受益人口310萬。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于2015年8月開工建設。工程覆蓋白銀、定西、天水、平涼4市的會寧、通渭、靜寧等8縣區348萬人口。
甘肅水投集團靜寧供水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楊亞平說,骨干工程的建成,打通了工程“大動脈”。打通工程的“毛細血管”,才能優化“大動脈”,配套工程顯得尤為重要。

2018年4月10日,引洮供水二期配套靜寧縣城鄉供水縣城工程舉行開工儀式。
2021年9月28日,省水投公司在靜寧舉行通水儀式。這一天,甘肅隴中群眾渴盼了半個多世紀的圓夢工程——引洮工程全線貫通。
2023年10月,靜寧縣21個鄉鎮全面開始供水。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甘肅考察,在聽取了甘肅引洮供水工程建設運行情況匯報時說,“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要多抓這樣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實解決老百姓面臨的生產生活問題。”
引洮河清流,解隴中之渴。終于,洮河之水穿山越嶺、攜卷著希望的種子,走進農家院落,潤澤貧瘠旱塬。引洮二期配套靜寧縣城鄉供水工程初設概算總投資15.5億元,供水量3413萬立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建設調蓄水池7座,調蓄總容積292萬立方米,高位水池16座,總容積1.05萬立方米,泵站13座,對接干支管線24條長約260公里,農村人飲水廠4座,日處理規模3.9萬立方米。解決靜寧縣城及21個鄉鎮4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牢記使命 讓全縣人民喝上“放心水”
引洮二期配套靜寧縣城鄉供水工程開工以來,靜寧供水公司對標國內一流水利建設工程,認真履行建設管理責任,充分發揮企業優勢和管理經驗,組織精干、擔當、負責、有為的管理團隊,突出與參建單位、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內外“兩協調”,推動文明施工、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措施“三落實”,強化質量、進度、投資、安全“四控制”,嚴把監督關、招標關、技術關、材料關、廉潔關“五關口”,全力保障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多年來,靜寧供水公司全體職工一直將群眾安全優質飲用水問題當成頭等大事要事來對待。全年供水保障率100%,供水安全率100%。公司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秉承“大修不過夜、小修不過時”的服務宗旨值班出勤,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故障現場,組織力量及時搶修,為城區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供水服務。管網搶修隊對城區供水主干管網開展全面的管網巡查,對老化管網進行逐段探漏,消除管道安全隱患,同時對城區各處閥門井逐個安全排查,確保供水設備始終處于零隱患的狀態,保障供水安全運行。為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靜寧供水公司水質檢測人員每天都會對進廠原水、出廠水等多個關鍵環節抽取水樣,進行水質監測。并加大了對水廠的檢測力度和頻次,每日對出廠水進行10項檢測,每月對出廠水進行35項檢測;每季度對出廠水水質檢測39項,并在靜寧縣政府門戶網公布;每半年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出廠水水質進行97項全分析檢測,并進行公示。檢測結果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合格率達100%。同時定期將檢測結果報送相關單位,水質化驗室在開展常規檢測的同時,加大了對水廠的檢測力度和頻次,經檢測,全縣供水水質各項指標全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可放心飲用。
靜寧供水公司副總經理李新軍說,我們一定維護好、管理好、運行好這一惠民工程。一如既往踐行“情系百姓、服務社會”的為民宗旨,全力保供水、供好水,解決好民生企盼,辦好民生實事,確保引洮供水這一民生工程建的好、用的好、管的好,真正發揮工程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實打實的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眾對供水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同頻共振 效益水滴潤萬家
靜寧,因水而惑、依水而興。洮河水引來了希望,也引來了發展,于是,腳下這片厚重的黃土地,開始了趕超跨越式的奮進巨變。
靜寧供水公司監事會主席、工會主席王亮亮感慨地說,洮河水是希望水,洮河水是生命水,洮河水帶來了產業發展的蓬勃生機,帶來了群眾增收的鏗鏘底氣,也帶來了那些不曾忘卻的最初回憶。一池清波潤萬家。從此,曾經“苦瘠甲天下”的靜寧大地,因為洮河水的到來,高山旱塬間開始煥發出了新生的希望和脫貧的夢想。
新店鄉段岔村村民劉克劍老人說,以前的時候我們就在溝夾渠里大人們用一根扁擔兩個桶挑水,孩子們用一根杠子一個桶抬水。挑著抬著,溝夾渠里也沒水了,一年下來,有好幾個水桶被摔壞。后來,國家推廣雨水集流工程,我們就挖了一口窖,一年雨水多了窖里也就有水吃了。那年頭,孩子要娶媳婦,先問你家里有幾個水窖?,F在,引洮水來了,水質更好了,吃水逐漸穩定了,也方便了。

孕育生命的水,因它才顯生機,有它才有豐盈。
每天,喝一杯濃濃的罐罐茶,是靜寧縣四河鎮田河村70多歲的蔡國軍老人堅持了60多年的生活習慣。他說,以前在靜寧的梁峁山岔,祖祖輩輩靠天吃飯,水極為珍貴,每個人對水的深厚感情更是不言而喻。“一碗油換不了一碗水”是當時的真實寫照。現在,自來水入戶的實施,讓我們品嘗到甘甜、純凈的洮河水,真的不敢想象這會是真的。
如今,洮水入靜,這里的山青了、水秀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眉頭展了、日子也更美了。近年來,靜寧縣發生了鳳凰涅槃般的蝶變,經濟穩步提升,社會和諧穩定,人居環境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