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尤為重要。9月12日,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實施意見》,將通過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協同發力,以節水產業發展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到2027年,全省節水產業規模比2023年提升30%,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和特色園區,打造先進節水裝備、新型節水材料、智慧節水管理、現代節水服務四大產業集群,構建“雙核兩翼、多點支撐”的節水產業布局,將山東建設成為黃河流域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導區。
近年來,隨著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推進,山東節水產業發展迅速。據調研摸底,目前全省有節水產業企業1.2萬家左右,主要集中在節水裝備制造、節水灌溉、水處理、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監測計量等領域。“出臺實施意見加快發展節水產業,對于建立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彭學軍說。
根據《實施意見》,山東將著力構建“雙核兩翼、多點支撐”的“2+2+N”節水產業布局,支持濟南市、青島市發揮產業基礎雄厚優勢,打造節水產業集聚發展雙核心;推動沿黃、濱海節水產業兩翼協同發展,在沿黃地區圍繞深化農業節水增效,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設備、管材制造和智慧灌溉服務;在濱海地區圍繞海水淡化規?;?,加快推進海水淡化重點項目建設和海水綜合利用產業鏈融合發展;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節水特色產業集群,支持濟南、青島、煙臺、威海、德州、聊城等市建設節水產業園區。
《實施意見》結合山東實際,提出多項創新性舉措。圍繞推動節水產業集聚發展,提出建立節水產業重點企業名錄,到2027年遴選重點企業100家以上,強化產業項目支撐,推動將再生水等非常規水開發利用納入現代水網工程體系;在節水產品服務供給方面,推動節水裝備制造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好品山東、節水優品”市場拓展行動,優先支持節水裝備制造領域產品納入首臺(套)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產品,組建省節約用水專家庫,建設節水服務平臺,提升省水文計量檢定中心功能,建設國家水資源計量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探索全域合同節水管理,培育一批專業節水服務企業。
《實施意見》突出科技支撐作用,提出加強山東省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建設節水技術創新中心(平臺),通過省級科技計劃支持節水領域先進技術研發,爭取更多優秀技術成果納入《山東省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目錄》和“省重大科技成果庫”,建設一批節水技術推廣載體。
產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實施意見》提出強化財稅金融支持的一攬子措施,要求將符合條件的節水產業企業和裝備產品納入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政策范圍,在政府采購中按規定優先或強制采購節水產品。加大國債資金、中央投資爭取力度,支持非常規水開發利用等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行業節水改造。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節水領域。落實節水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強綠色金融支持,對節水領域貸款按規定享受相關領域的貸款貼息、擔保補助等政策。
《實施意見》還提出完善組織推進機制,將節水產業列入省“十強產業”“十大創新”“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和相關規劃,編制節水產業發展規劃,開展節水產業統計調查,成立省節約用水協會,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節水產業聯盟,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加強節水宣傳引導,形成推動節水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彭學軍表示,下一步山東省水利廳將會同相關部門認真抓好《實施意見》貫徹落實,重點聚焦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三大領域,健全完善節水產業發展政策、標準、優培、市場和創新五大體系,加快構建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動力、產學研用結合的節水產業發展格局,全面推動山東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