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棋源凈水廠作為東雙腦調水工程的一項重要建設內容,目前土建施工基本完成,凈水設備及水泵等機電設備已進場,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安裝中,預計今年年底可實現試運行。

農村供水的不斷穩定,切實滿足了村民們的用水需求。

圖為東雙腦水庫,為陵川縣第二大水源地。本欄圖片均由本報通訊員攝
農村飲水安全,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事關千家萬戶、民生福祉。
近年來,陵川縣始終將農村供水保障工作放在首位,不斷在供水工程上做文章,有效破解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管護難題,切實把好農村飲水安全“總閘門”,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隨著全覆蓋、互聯通的農村集中供水骨干網絡基本形成,第二水源水庫即將啟用,農村飲水安全不斷鞏固提升,貧困山區用水難題加速解決……汩汩豐沛、干凈的清水如同靈動的絲帶,在鄉村的土地上蜿蜒前行,讓農村群眾真正喝上“穩定水、干凈水、放心水”。
強筋健骨
夯實供水基礎
初秋時節,山谷里的風早已帶著絲絲涼意,吹拂在陵川縣東雙腦水庫的水面上,泛起了層層漣漪。而一側的取水泵站內,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安裝著最后的機電設備,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打破了山谷里的寧靜。
“眼下,工程涉及的4個取水泵站的土建施工基本完成,我們正搶抓施工黃金期,有序安裝機電設備,確保年底實現試運行。”東雙腦調水工程負責人牛忠平告訴記者。
多年來,身處群山峻嶺環繞中的陵川,水資源盡管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加之四個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都位于深山峽谷之中,提水揚程高達300—500米,存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點多、線長、面廣的問題,讓農村飲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為補齊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陵川縣開啟了以骨干水源為主的水利工程建設。2021年,陵川縣東雙腦調水工程正式開工。
時任陵川縣水務局局長的張維亮介紹,多年來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完善,全縣農村供水工程已經形成以磨河水庫為主要水源地,以磨河、浙水、臺北、塔水河四大集中供水工程為支撐,機井供水為輔助,小泉小水為補充的農村供水網絡。磨河水庫蓄水量為240萬立方米,磨河水滋養著城鄉18萬多人。隨著城市骨架擴大、人口數量增加、產業發展變化,用水需求與日俱增,磨河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張維亮坦言,一個水庫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用水需求,確保充足水源,就必須探索多元化的水源供給渠道,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開展水資源的科學調配和高效利用。
作為陵川縣第二水源工程,東雙腦調水工程總投資3.8億元,設計日供水規模2.9萬立方米,年供水規模861萬立方米。工程將通過在東雙腦水庫設置取水泵站,通過泵站進行取水,經中途兩級泵站加壓后提水至新建水廠,經消毒凈化后送至供水終端。今年4月30日,該工程已實現向王莽嶺景區臨時供水。
待工程正式運行后,將與磨河水庫構成雙骨干水源供水格局,有效解決陵川縣季節性、工程性缺水難題,滿足王莽嶺景區、禮楊新型工業園區、平城生物化工產業集聚區、中藥材扶貧產業園以及城鄉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水支撐。
規模推進
提升供水能力
“你看,這水壓多強,24小時家里都不停水,還是卡式水表管理,水價也不貴。”時至中午,平城鎮蒲水村村民牛荷花輕輕擰開水龍頭,潔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家里還裝上了沖水式馬桶、電熱水器等,自來水入戶后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諸多便利。
“遇到干旱天,水量小,甚至斷水,用水就難了。”回憶曾經,牛荷花不住地搖頭。在過去的20年里,牛荷花一家人日常用水主要靠著自家庭院里那個簡易儲水罐存放生活用水,遇到干旱時節,就得到離家3公里之外的鎮上拉水。
農村地區自來水管網有的通到家里,有的通到集中供水點,有的還沒有進戶。依山而建的蒲水村正是曾經靠著村中集中供水點打水用水的典型村子。
村黨支部書記馮志國說,蒲水村東西走向1600米,錯落有致的房屋建在一塊塊堅實的石板上,高低落差達100米。因水資源少、引水施工難,吃水早已成為村里的一塊心病。多年來,通過縣里實施的引水解困、飲水安全全覆蓋、“十三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提升改造及“十四五”期間農村供水提檔升級等工程,村民們依托集中供水點喝上了干凈、衛生、達標的飲用水。
而在去年,得益于縣里積極推動規模化供水工程,牛荷花他們真正實現了自來水入戶。
陵川縣水務局副局長王勇躍告訴記者,在充分利用農村供水網絡下,因地制宜實施管網擴供延伸工程,打通了兩大水庫、四大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管網的“任督二脈”,將千家萬戶如同毛細血管一般的供水管道連接起來,實現互聯互通,打通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目前,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18萬人,規模化覆蓋率達到了80%。全縣98%的農戶實現了自來水入戶。
穩定的供水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更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每年夏天,馬圪當鄉橫水村的民宿總是最火爆的。古樸的風格、寧靜的氛圍與周邊秀美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我們的飲水水源主要以小泉小水為主,隨著2021年民宿發展起來后,用水量驟增,對產業發展和村民生活都帶來不小的挑戰。”橫水村黨支部書記吳忠良說,2021年,在規模化供水工程的助力下,磨河集中供水水源實現向橫水村供水,其中2家最大的民宿已經率先使用上了來自磨河水庫的穩定水源。
“下一步計劃逐步改造供水管網,推動村內所有民宿實現穩定供水,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吳忠良自信滿滿地說。
精細管理
保障供水安全
初秋的崇文鎮張莊村,帶著一種別樣的韻味。陽光變得柔和而溫暖,灑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街道正中間,一條新修補過的痕跡十分顯眼。
“路下面是剛建好的供水管道,確保今冬實現穩定供水。”晉城市司法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李嘉敏告訴記者,由于供水設施建成年代較久,設備管線老化損壞滲漏等問題,時常出現堵塞、破損等情況,冬天更是極易凍裂,用水困難。“今年全村進行了老舊管網改造,不僅解決了管道凍、漏等問題,還接上了磨河水庫的水,用水更穩定、更放心。”
讓農村飲水從“有”向“好”、從“優”向“強”轉變,正是陵川縣水務局精準高效管理的目標與方向,是在管理理念和實踐上的提檔升級。
為滿足全縣群眾飲水需求,陵川縣水務局持續推進農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結合供水管線長,多數工程存在二次及二次以上供水,部分村莊供水設施老化陳舊等實際,該縣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充分尊重供區和村委會的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方案,不斷提升管道質量,為“高齡”管網換新。2016年至今,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共497處,投資19625.78萬元,鞏固提升全縣500余個村莊、惠及20余萬人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農村引水安全工程三分建、七分管。陵川縣不斷壓實政府主體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供水單位運行管理責任,全力落實建設資金、縣級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資金、縣級水質檢測運行經費和水價補貼政策,確保每一處工程都有人管,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形成了集建、管、護于一體的農村供水體系。同時,配合做好農村供水水質常規檢測工作,實行供水及時報告、供水服務指導、應急預案快速啟動三項制度,確保農村吃水不斷檔。
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下一步,陵川縣將持續推動農村供水提檔升級工程,讓農村供水更有保障、更加安全、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