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化供水基礎設施
聚焦保障水安全、糧食安全重點任務,謀劃儲備防洪治理、水庫工程、鄉村供水、引調水工程等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166個,形成“建設一批、申報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滾動機制。截至目前,7個已開工國債灌區類項目將于今年12月底完工,建成后將新建和整治干支渠(管)道463.5公里,新增恢復灌溉面積21.76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1.02萬畝。
二、守牢用水安全底線
以“全省鄉村水務建設縣”為抓手,開展農村供水規模化工程建設、小型工程規范化改造和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集中供水規模化,建立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飲水安全保障體系。2023年,農村規模化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水質合格率分別同比提升9.27%、1.13%、2.92%。
三、深化水權水價改革
以大竹縣烏木灘水庫、開江縣寶石橋灌區水權水價改革、達川區水權水市場培育為突破口,有序開展水資源確權、初始水權配置等工作,制定交易政策和規則、建立有形和無形交易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水權再次分配的撬動作用。去年以來,開展水權交易13宗,交易總水量75.7萬立方米,交易總額9.6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