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濟南市實施供水體制改革后,濟南水業集團圍繞實現水壓足、水質好、服務優的城市供水目標,積極承擔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社會責任,堅持從源頭入手,不斷強化穩控措施,針對供水格局調整后地表水供水比例大幅提高的情況,標本兼治,多措并舉確保供水水質,讓全市用戶喝上了滿意水、放心水、明白水,并圓滿完成奧運期間安全供水任務。
(一)從源頭抓起,將安全預防關口前移。為確保水質合格,水業集團強化水源地水質檢測,將事后把關改為事前預防,積極與水源地、制水企業聯系溝通,實現源水、制水、供水信息共享、聯動聯防。同時,會同市政公用事業局、供排水監測站聯合進行水質監測,對源水、濾后水、出廠水實時監控,中心化驗室增加巡檢抽檢次數,水質安全分析由原來每月2次增至3次,實現各水廠常規項目PH值、渾濁度、游離余氯在線監測;對亞硝酸鹽氮、氨氮、總硬度、總堿度等項目實行每日監測,督促各水廠定期對濾池、清水池、沉淀池等制水設施進行清刷消毒,定期組織生產人員進行健康檢查,有效保證了出廠水水質安全。
(二)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水質安全檢測能力。針對濟南市供水格局調整后地表水供水比例大幅提高的情況,水業集團犧牲企業經濟利益,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投入200余萬元購置TOC測定儀、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紅外測油儀等先進的水質檢測儀器,集團中心化驗室檢測能力大幅提升,不僅能夠滿足《生活飲用衛生標準》要求的103項檢測,而且檢測項目達到140個,在全省首屬。在檢測工作中,水業集團嚴格按國家規定的檢測頻率實施檢測,并根據濟南市城市人口情況和供水管網現狀,重新設置82個管網水質檢測點,實行管網“死頭”沖洗制度,對出廠水、管網水實行24小時監測分析,每半月進行1次簡項分析,發現問題重點跟蹤,及時處理,確保全市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99%以上。
(三)完善安保預案,建立全方位供水安全防御體系。今年,為做好奧運期間城市供水工作,水業集團制定《水質管理辦法》、《城市供水應急預案》,組織漏氯搶險、消防、反恐、防投毒演練,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5個月的用水大檢查;在各水廠、加壓站嚴格落實《交接班制度》、《出入登記制度》,集團不定期對水質檢測、安全措施和設備運行等情況實施全面細致檢查。為確保水廠安全,供水集團投入400余萬元在全市所有水廠、加壓站安裝周界報警和電視監控設備,清水池改裝通風口帽和人孔井蓋;成立安保監控中心,在公司內可實現對所有重點、要害部位實時監控,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防御體系。同時,為各水廠配備魚類活體檢測箱,安裝毒性在線檢測儀,強化水質在線監控,從進水、制水、出廠水等環節實行活體檢測,確保了奧運期間城市供水安全。
(四)強化技改措施,為城市安全供水提供設施保障。今年,水業集團對單電源供電運行的水廠進行技術改造,購置柴油發動機做為備用電源,有效應對突發停電等緊急情況;投入200余萬元對鵲華制水公司的濾料全部更換,提高了濾池過濾效果;為解決臥虎山、錦繡川水庫遇大雨不能向南郊水廠正常供水問題,投資670萬元,由二環南路至玉函路鋪設1700米管道,在水庫不能供水時代替南郊水廠供水,市區南部安全供水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針對鵲華、玉清水廠現有工藝不足問題,水業集團積極與市政公用管理局溝通,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投資,結合開展“水專項”研究,將鵲華水廠現有絮凝沉淀池改造為填料接觸增強絮凝池及側向流浮沉池,并在此基礎上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同時將玉清水廠現有平流式沉淀池改造為氣浮沉淀池,目前已完成向市發改委申報工藝改造項目資料工作,并已獲立項批準,實施工藝改造后制水工藝將更加合理,出廠水質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