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較早一批水務信息化建設項目,鄭州水務集團智慧水務系統在2022年8月建成投用,保障了鄭州超千萬人口特大城市供水安全,滿足市民高品質用水需求。今年5月份,鄭州水務集團智慧水務系統與市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平臺深度融合,融合后一網統全局,更加便民惠民,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提升。
入網進格打造社區“水管家”
今年6月中旬,市民反映,其位于金水區豐慶路與國基路附近的豐慶佳苑小區,近期家中水壓變小,熱水器無法正常使用,希望協助排查原因。
接到居民反映,鄭州水務集團營業中心金水所網格長第一時間與用戶取得聯系,趕往現場查看,發現該戶室內閥門未完全開啟導致家中水壓低,打開后用水恢復正常。
網格長和營業中心100多名同事一樣,深入社區進入網格,成為社區“水管家”的一員。
鄭州水務集團營業中心、三強公司等多部門進行網格化管理,以營業中心為例,通過多條塊聯動,完善網格化管理流程,明確網格員隊伍職責分工,積極與社區、辦事處對接、入群,通過群組進行上報轉單,定期參加聯合會議,共同商討解決網格內關于自來水事項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形成良好的協作機制。
截至目前,鄭州水務集團營業中心已與劉寨街道、大河路街道、南陽路街道、大石橋街道、文化路街道、花園路街道等57個街道網格化工作群建立聯系。通過條塊聯動和信息共享,實現了管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了管理效率,達到了用戶問題實時感知、突發事件快速響應的目的,已成為收集社情民意、助力供水服務提升的新支點。
智能傳感器也是智能“網格員”
7月12日,鄭州水務集團漏損系統發出智能預警,金水區未來路街道燕樂里新田小區附近有漏水問題,隨后系統按照流程發起工單、派出網格員現場排查、定位、開挖、搶修,用時7小時修復漏水,及時消除了管網隱患。
“原來只有積水至路面才能發現漏水,完全處于被動。”鄭州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鄭州水務集團在全市供水系統設置50多萬個智能傳感器(包括管網噪音記錄儀、遠傳智能表、水質監測等在線監測設備),為城市供水系統裝上“千里眼”“順風耳”,也是名副其實的智能“網格員”,實現從源頭到龍頭全流程、全要素、全時空動態監測和實時預警,有效保證了城市供水安全。
通過漏損控制系統,能提前感知預警管道漏水,化被動堵漏為主動控漏。隨著智慧水務建設的深入,鄭州市公共管網漏損率降低至6.93%,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一屏觀全域、一網統全局”提高應急能力
8月19日,大學路(中原路—航海路)段圍擋內,老舊管網改造工作有序進行。該段給水管道最早于1976年建成投入使用,材質老舊且超期超負荷帶“病”運行,存在較大隱患,卻承擔著鄭州市城區內南北向的主要供水任務。
根據鄭州市政府關于老舊供水管網改造部署,改造時,鄭州水務集團重新鋪設了直徑800毫米的主管及相應支管共計4300米球墨鑄鐵管,更新了安全性、可靠性強的管材,擴大口徑,增強供水能力,提升區域供水品質。
老舊管網改造也是鄭州水務集團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的一部分。據了解,今年鄭州供水老舊管網改造已累計完成22.043公里。
在改造時,鄭州水務集團在供水主管網路段設置了管網壓力監測點。以往鄭州市僅有幾十個管網壓力監測點,現如今每根管道的流量、壓力情況在智慧水務系統一目了然,面對水廠檢修、計劃停水、突發漏水等影響供水時,都能做出科學分析,有效改善用戶用水低壓問題,用戶水壓有保障,基本消除了低壓投訴,供水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此外,鄭州水務集團智慧水務系統建立了供水管網在線水力模型及完善的應急處置全流程監控。通過模型的水力計算,將敷設在地下的供水管網數字化,把看不到的地下管網變成“看得到”,當出現應急事件時,水力模型可計算對用戶的影響情況,輔助供水決策,提升對鄭州市供水的智能調控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以智慧水務項目為基礎,鄭州水務集團對涉及的水務生產、經營、服務及管控等全流程進行研究建設,致力于打造全國供水行業一流的標桿式數字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