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水利工程是防洪減災的關鍵屏障。《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進行部署,明確強調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
當前,安徽正積極探索通過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推動安徽現代水網一體化建設與運行管理,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構筑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今年以來,安徽加快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建設投資和規模創新高,現代水網建設全面鋪開,一大批謀劃已久的水利工程開工建設。上半年,安徽落實水利投資547億元,同比增長11%,居全國第四。

8月17日,船只行駛在合肥市廬江縣境內的引江濟淮工程河道上。通訊員 苗 地 攝
調水抗旱 保障農業灌溉
8月13日晚8時,隨著滁河三級站4號機組啟動,以每秒23立方米的流量,把源源不斷的長江水輸送到駟馬山最上游灌區,至此,安徽省駟馬山引江工程管理處四座大型梯級泵站全線開機運行,全力保障著灌區農業灌溉用水需求。
駟馬山引江工程是以引江灌溉、滁河分洪為主,兼有航運、城鎮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8月以來,受持續高溫炎熱天氣影響,灌區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兩成以上,滁河水位持續下降,肥東縣、巢湖市、全椒縣等地紛紛來函商請補充水源。
“面對多方用水需求,工程管理處迅速響應,通過‘蓄、引、提’等方式,科學做好水資源調配。”安徽省駟馬山引江工程管理處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單家群表示,通過合理攔蓄尾水、精準調度引水、全線聯動提水等方式,截至8月19日上午8時,已實現供水1.048億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灌區生產生活用水。
安徽水資源分布不均衡,這就需要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跨流域調水。
近年來,安徽不斷優化江淮分水嶺地區、淮河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地區水資源配置,推進優水優用。著力暢通沙潁河、渦河和淮水北調擴大延伸等輸水干線,連通引江濟淮輸水干線與淠河總干渠;建成駟馬山滁河四級站干渠工程,實現向江巷水庫跨流域調水,打通安徽第二條江淮骨干輸水通道。
科學調度 發揮工程效益
被人們稱為“江淮大運河”的引江濟淮工程今年6月迎來了調水“首考”。
今年入汛后,安徽出現先旱后澇、北旱南澇的復雜局面,引江濟淮開啟防汛抗旱“雙線作戰”,一方面持續向皖北調水抗旱保種;另一方面根據長江和菜子湖水位變化排澇防汛,充分發揮了引江濟淮工程綜合效益。
引江濟淮工程是跨流域、跨省的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分為一期、二期建設。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工程投資、建設、管理、運營等工作。
“集團公司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基本思路,立足當前建設,著眼長遠惠民,構建建管統一、持續經營、運轉高效的建設運營管理機制,充分開發利用工程的市場價值和發揮引江濟淮工程的民生保障作用,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安徽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全省河流湖泊眾多,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01條、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128個。
經過70多年持續建設,我省已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其中已建成1級堤防1058公里、2級堤防1966公里,大中型水庫128座,大型水閘69座,大型泵站27座,大型灌區11個,以及引江濟淮、淮水北調等重大引調水工程。
加大投資 探索“建運管”機制
重大水利工程是防洪減災的關鍵屏障。隨著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接續開建并陸續建成投運,為保障河湖安瀾提供更有力的“重器”。
安徽省水利廳制定現代水網先導區建設前期工作責任表,實行滾動調度、逐月通報、專班推進。完成42項重點工程前期工作,長江銅陵河段綜合治理、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聯合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印發《安徽省水網多元融合發展工作方案》,制定水網與水運、現代農業、文旅、電力融合發展具體舉措。合肥市、廣德市入選全國第二批市、縣級水網先導區,選定5個市、5個縣作為我省的市、縣級水網先導區。
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省水利系統圍繞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關于推進全省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強力推進“雙十雙千億”工程,即“十四五”期間建設完成十大重點水利工程、總投資超過一千億元,新開工建設十大重點水利工程、總投資超過一千億元為抓手,正加快實施引江濟淮二期、進一步治淮、長江干流治理、鳳凰山水庫、懷洪新河灌區等24項重大水利工程;謀劃推進巢湖防洪治理、江巷灌區等6大類52項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系統集成、多元融合、循環通暢、安全綠色、創新智能、調控自如”的安徽現代水網,全面提升水災害防御、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修復能力。
“我們將精心謀劃推進基礎性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探索通過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推動實現安徽現代水網一體化建設與運行管理。”安徽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引導各地統籌現有水利資產,組建“建、運、管”一體化的專業公司,全面承擔本地區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設管理和運行維護等任務。
通過市場機制,安徽將擇優選擇能夠提供專業化管理服務的經營主體,承擔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任務。以“建、運、管”一體化企業為依托,通過運用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實現重大水利工程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到運行管理、降等報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最大程度發揮工程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