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晉大地的鄉村中行走,最明顯的感覺是干旱和缺水。太陽是耀眼的,土地是黃色的,河流是干涸的,就連稀疏的樹木也是泛黃的,與南方鄉村相比缺乏一種有水的靈氣。
這與山西獨特的環境是分不開的。該省南北長約680公里,東西寬約380公里,由南到北氣候條件從半濕潤區過渡到半干旱區,由東向西太行山、太岳山、呂梁山縱貫,阻隔了東南暖濕氣流的西升北進。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氣候條件,決定了山西干旱災害頻繁,被稱作“十年九旱”。
長期以來,干旱和缺水成為山西的切膚之痛,這里的人們一直在與大自然抗爭,祖祖輩輩對“水”有著異乎尋常的渴望。

為解決缺水這一制約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該省在“十一五”期間實施“興水戰略”,使全省水形勢實現了“短板制約型”向“基本保障型”的跨越式轉變。“十二五”開局之年,山西省又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的大水網構想,力爭實現供水向“安全保證型”的又一歷史性跨越。“十三五”以來,山西省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累計投入工程建設資金60.02億元,提升了1265.1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決了181.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狀況得到根本性改善。
然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社會歷史運動沒有止境,改革發展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這是歷史發展的邏輯,也是改革推進的邏輯。8月6日,新黃河客戶端從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西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獲悉,山西農村供水工作依然存在問題及短板。
資料顯示,受自然地理、水源條件和規劃理念、施工工藝、材料及投資等多種因素限制,山西省農村供水工程在早期建設時,多為小型供水工程,建設標準偏低,設施設備簡陋,部分地區水量、水壓不足問題突出,特別是一些利用小泉小水的工程極易出現停水斷水現象,整體上農村供水保障率偏低。
并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村淋浴、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普及,改廁、用水習慣轉變,農村群眾用水量大增,加之早期農村工程主要考慮人畜基本飲水,未考慮產業發展用水需求,山西需要進一步提高現有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此前山西一名網友的留言便反映出了這些問題,留言聲稱:村里的自來水定時定量供應,水壓很小,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平常洗漱洗衣服都是一個問題,更無法洗澡。
此外,山西省區域供水水質存在風險,水質安全還需進一步保障;工程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運行管理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管護機構、管護力量、水費收繳、標準化管理等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解決。
面對新的日益凸顯的山西農村供水問題,加快推進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這項重要任務被提上了日程。
4月15日,按照水利部相關文件要求,結合山西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部署,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縣域為單元,優化布局、改善結構、強化管理、提質增效,全面推進農村供水保障提檔升級,以“四化一體”模式實現農村飲水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向“強不強”轉變,山西省水利廳組織編制了《山西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注:“千萬工程”全稱“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浙江20年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推進,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創造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
4月26日,圍繞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山西省水利廳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補短板、鍛長板,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工程規范化、縣域管理專業化,切實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8月1日上午,山西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龔孟建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落地見效工作舉措。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山西省水利廳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水利部及省委、省政府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決策部署,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省政府批復了《山西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山西省農村供水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
8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西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系列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按照“城鄉融合、規模發展,規劃引領、示范帶動,縣域統管、平急兩用,兩手發力、完善機制”的原則,加快推進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建立健全從“水源”到“水龍頭”的全鏈條全過程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最大程度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夯實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供水基礎,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確保農村群眾飲水安全,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黃河客戶端從《通知》了解到,山西將通過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3種方式覆蓋全部農村供水人口,計劃建設農村供水項目4054項,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89項,規模化供水工程159項,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150項,水質提升工程2581項,智慧水務75項。經測算,總投資為489.56億元。
按項目類型分,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規劃投資225.98億元,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規劃投資190.21億元,小型工程規范化建設和改造規劃投資54.03億元,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工程規劃投資12.74億元,智慧化水務建設6.60億元。按區域分,呂梁山區投資95.17億元、盆地區投資228.13億元,太行山區投資166.26億元。





此外,《通知》中還對強化水源保護、注重凈化消毒、加強水質檢測、推進縣域統管、農村飲水安全標準化建設、完善水價形成和水費收繳機制、標準化和智慧化管理、投資測算和籌資渠道以及強化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