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丹江水來了!
“以前小區的自備井水質不是太好,現在我們也能吃上丹江水,真是太高興了!”今年4月,自備井水源切換丹江水通水儀式在新野縣鑫匯文景苑小區舉行,千余名業主一同見證這一幸福時刻。
次月,新野縣大橋路供水主管網加快施工進度,狀元府、書香人家、東城尚品等小區提前接入供水主管網,近萬戶居民用上了甘甜清冽的丹江水。
這是我市大力實施南水北調城市供水提升工程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把實施南水北調城市供水提升工程作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持續提升南水北調(丹江)水資源效益,加大自備井封停整治,不斷擴大南水北調(丹江)供水范圍,讓更多百姓喝上丹江水。
為推動南水北調城市供水提升工程提質增效,市政府把中州水廠建設工程作為2024年城市建設提質“八大行動”之一,其設計總規模為15萬噸,總占地115畝,分三期建設。
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1.58億元,占地45畝,設計規模4萬噸/日。目前,一期工程各項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中州水廠全部建成后,將通過臥龍橋、雪楓橋,向白河兩岸居民提供南水北調(丹江)水源,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區南水北調水源供水比例。
依法封停自備井置換丹江水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更是提升南水北調水資源效益的重要抓手。我市以涵養地下水源、保護地質環境、保障飲水安全為目標,構建“三四五六七”(即三級機構、四級網格、五項宣傳、六類排查、七種處置)工作體系,強化責任、多方協調,率先在中心城區開展“颶風”行動,各縣市充分借鑒中心城區“颶風”行動典型做法,對城區自備井進行排查整治,進一步擴大供水范圍,提升南水北調水量消納水平。
專班專責推進。第一時間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四區同步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為“颶風”行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建立健全制度。制定《自備井排查辦法》《自備井保留辦法》等5項專項制度和6項辦公制度,助推“颶風”行動有力有序開展。
三級機構聯動。四區和各街道層層動員部署、積極行動。明確市、區、街道三級在機構、場所、人員、經費“四落實”工作具體要求,形成了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
精準分類處置。對排查出的自備井,堅持分類施策、一井一策、一井多策,采取集中封停、自主封停、強制封停、援助封停、延期封停、遠期封停、不予封停七種分類處置措施。
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區累計關停自備井494眼,南水北調消納水量同比每日增加1萬立方米。
城市供水管網的不斷延伸,是封停自備井的前置條件。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心城區供水管道長度為1709公里,獨山水廠、麒麟水廠、龍升水廠全部使用南水北調水源,日實際供水能力約為18萬噸。
按照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中心城區將完成白河左岸天潤水廠、河東水廠水源置換工作,相關縣(市)主城區供水公共管網覆蓋范圍內將全部使用丹江水。
南水北調城市供水提升工程的深入推進,把丹江水送進了千家萬戶,更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